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教师出国行动计划】高博:遨游学术之都 亲历“德式”科研
文:陈伟 图:陈伟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6-09 6737

  “希望有机会到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学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科研的。”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高博在学生时代就一直想去海外开开眼界。

  这个愿望,在他过完31岁生日后终于实现了。2013年初,他搭上了飞往德国哥廷根的飞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海外访问学者生涯。

    近日,在教师发展中心的推荐下,新闻中心对年初回国的高博进行了专访。

1402278822660365.jpg

圆梦哥廷根

  到博士毕业时,高博在电子科大已经待了十年。这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博士,直言自己是个“土鳖”,简历中没有“海外研修经历”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2012年,高博所在团队的负责人童玲教授邀请德国马普学会太阳系研究所Hartogh博士来校做学术报告。

  马普学会是一个拥有80余家分支研究机构的大型科研组织,学会共有3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太阳系研究所是马普学会的一个分支机构,成立于1934年,位于德国哥廷根东北方20公里的卡特伦堡-林道,主要对太阳系进行研究,与欧洲空间局和美国空间局都有密切合作,承担了大量深空探测任务、科学研究以及相应探测仪器的研发。

  要去就去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高博萌生了去太阳系研究所学习的念头,并与Hartogh博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童玲教授的支持下,高博决定去马普学会太阳系研究所访问,并通过电子邮件和Hartogh沟通,明确了在德期间的具体工作。

  2012年,学校启动青年教师出国行动计划,高博抓住这一机会,成为该计划首批入选者。“之所以到2013年1月才前往德国,”高博解释,他小孩刚出生,实在没办法马上出国。

  在去德国前,高博精读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当年这位国学大师就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求学十年。哥廷根和马普学会一样牛气,这座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城市,是德国当之无愧的学术之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4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或在此读过书,或在此教过学。“一条看似普通的街道,可能很短,也可能很窄,但却有高大上的名字:高斯路、韦伯路等。”

  追求学术、探知真理的精神,已经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地方,成为一种风俗,一种习惯。让高博记忆最深刻的当属哥廷根市中心广场上的“挽鹅少女”铜像,她也是该城的象征。在哥廷根获博士学位者都要来到这儿,在“挽鹅少女”的脸上吻一吻。

  但是,太阳系研究所并不在哥廷根市区,而是在一个远离繁华与喧嚣的偏僻小村——研究所周围都是田地,春天特别漂亮,可以看到很多松鼠、小鹿、刺猬等小动物。

  “最近的超市都有五公里。”高博说,虽然生活不方便但却是做科研的地方,“去市区太远,来回折腾费时费钱。”高博去哥廷根的次数屈指可数,他把自己整个儿都“宅”在了研究所。

德式文档写作

  德国仪器的性能和质量在世界享有盛誉,“德国制造”可以说是质量的代名词。在德一年,让高博更加真切地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了德国人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明白了德国人的精湛技艺是如何修炼来的。

  在高博看来,文档写作是他留德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收获,也是德国人科研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他发现德国人在项目进行中,很多时间花在写文档上,“有了最新进展或者没进展,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如何思考的,存在什么问题等等都有文档记录,在内部有数据库共享,大家都可以看到项目进展到何种地步。”

  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对分工的专业程度、对工作的严谨态度等,在这个小小的文档里都充分体现了出来。

  研究所里写文档的高手,以写论文般的严谨来写文档,有目录、章节、图表,甚至引用等等。这和他们给世人的印象是一致的:沉稳、认真、踏实,不急功近利。

  研究所很重视内部交流讨论,高博到德国的第一场小组讨论就是关于word和excel的培训。他原本很不以为然,但是经过培训后还是学到了很多技巧,为今后写文档等节省了相当多的时间。

  高博在半年时间中,写下了近百项文档。有人认为写文档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但是经过这种德式训练,高博觉得撰写文档不仅有利于积累知识与经验、梳理自己的研究思路,还有利于与他人沟通。

  “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缺陷,这是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增加对克服科研难题的信心。”高博进一步解释,“用户、维护人员、程序员、管理人员等等都能围绕软件文档进行有效快速沟通,有利于项目完成。”

  高博说,科研文档不是课堂笔记,撰写要认真准确、撰写的文档要多使用、多修改、使之成体系。撰写科研文档不会浪费时间,而将会使工作更有效率,思路更加清晰。

国际化学术重镇

  太阳系研究所的名字看起来和高博的专业很不一致,该所的三个部门分别是:太阳与太阳圈、行星与彗星、太阳与类太阳恒星内部物理。

  “可能有人会误解,我在国内做微波电路设计、微波测量和微波平面电路建模及仿真的,去这个太阳所能干嘛?”高博笑着说,他在所里小组主要是做仪器测试,而研究所也有仪器研发任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星载探测设备研发,发挥我在微波、测试等方面的专业特长。”

  Hartogh博士的团队一直致力于遥感微波测量仪器的研发与实际应用,团队研发的微波测量仪器,已被应用于多个重要的、国际性的宇宙深空探测任务,包括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美国宇航局的SOFIA望远镜、欧洲空间局的Herschel等。

  高博到该团队后,参与了该团队承担的欧空局于2012年启动的用于探测木星及其卫星的大型探测计划,探测器预计在2022年发射,2030年到达木星。Hartogh博士的团队主要负责该探测器中微波测量仪器的研发。高博为这个项目的有关仪器研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Hartogh博士是本领域的‘大牛’,最近还在NATURE上发了篇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于彗星之间的关系的文章。”说起这位合作导师,高博很是敬仰,“虽然是相当成功的科学家了,但是他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对事业十分执着。”

  这位知天命之年的“大牛”前两年被聘为欧洲空间局大型空间探测计划——木星冰卫星探测计划亚毫米波探测仪器的首席科学家,在国际行星、小行星及彗星微波、毫米波及远红外探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各类国际期刊发表文章近180篇。

  太阳所国际化程度很高,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后的特别多,主要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中国、巴基斯坦、捷克、阿根廷等多个国家。“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台等专业对口机构长期有多人在太阳所访问或联合培养。”

  这为各国研究者的思想碰撞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极大地拓展了高博的视野。他说,最大的收获是长了见识,看到国际一流的团队在项目申请过程中是如何协同攻关的。

  在这一年,高博重心放在了经验、知识等的学习上,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研究方向,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也密切了团队之间的联系。

  2014年初,高博的同事田雨副教授奔赴太阳所交流一年。“我们两个团队研究方向相近,他们用微波遥感研究科学问题,也研发相关的专用探测仪器。而我们团队目前同时具备了研究科学问题和仪器研发的能力,相信两个团队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合作。”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