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3年,能源学院的陈勇副教授搭上学校的“青年教师出国行动计划”第一班列车,来到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的阿德莱德大学访问学习。这一年,他尽情地吸取着阿德科研、教学、管理的精华;他与华人科研工作者们打成一片,积极介绍成电人才引进政策;他走访墨尔本大学等七所大学,做讲座,深入交流,展示成电教师的良好形象。时光匆匆,当陈勇搭上返回成都的航班,阿德与成电之间的友谊之桥隐然成形。
美丽的阿德,我来了
陈勇其实差一点就错过了阿德。在准备出国访学时,最初选择的是加拿大的阿尔贝塔大学,因为他爱人曾经在这个学校留学,还有一个学生正在该校联合培养。可是陈勇在专业上却有一点犹豫。他原来的专业是控制方向,但从自动化学院来到能源学院后,他想在新能源领域寻找到新的研究点。
这时,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吸引了陈勇的注意。这所大学学术研究成果突出,培育出5个诺贝尔奖和108个罗德奖的获得者。特别是它的能源中心稳居南澳的NO.1,囊括了材料、器件、光伏、太阳能、电力系统和节能技术等,和我校的能源学院架构很相似。另外学校在工程应用方面优势明显,由于阿德莱德市是澳洲的后方安全生产地,有很多工业,特别是军工厂和军队研究所。陈勇分析了阿德和自身的情况,他原来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控制,这可以在新能源领域找到交叉点;而图像和线性控制方向有很好的基础,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支持,希望能在工业控制方面有契合点。
准备出国的过程很顺利,陈勇飞越大洋,来到了阿德宁静美丽又具历史气息的校园。走进大楼,到处都有公用电脑,全校多达几千台。师生可以用自己的用户和密码登录使用,方便快捷。走进办公室,崭新的电脑显示器上贴着“Yong CHEN”,邮箱、打印账号等都已安排妥当。大办公室里有厨房间,微波炉、咖啡一应俱全,网络打印机、公共服务台给师生提供免费便捷服务。
陈勇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心里默念着:“美丽的阿德,我来了。”
科研与企业怎样亲密接触?
陈勇在阿德的导师是Eric HU(负责课程硕士教育) 和Ley CHEN(负责研究型硕士教育),他跟随老师们学习节能技术、智能建筑、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和潮汐能源技术等,收获颇丰。陈勇印象最深的是跟随导师走访企业,洽谈工业项目。
有一次,陈勇和导师去90公里外的葡萄酒厂交流,做节能设备。导师在车上介绍说,在澳洲的纵向项目有两种,一种类似于中国的国家自然基金,另一种是企业合作,政府出资。学校对纵向项目很支持,不收管理费。他们到了酒厂,政府官员开车也到了。主人不提供饭局,参观交流后,大家各自开车回去。陈勇和导师在车上吃了一些饼干。虽然只是一个小型活动,但陈勇深深地感受到澳大利亚对科研的重视,崇尚服务、崇尚简洁的氛围。后来他还和导师一起去多家企业谈合作,包括阿德飞机场节能系统、墨尔本的风力发电场。
陈勇发现,阿德十分重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每年11月初,国家自然基金放榜的日子,学校就会广而告之,让全校师生关注中选的项目。大家还会看到各学部、各学院的资助情况排名。学校对当年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建议各学部如何提高。
在阿德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陈勇专注着自己的研究。他延续着自己的科研,也积极参与导师团队的科研工作。其中对微能源采集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拓展了自己的兴趣,并把调研报告发表供大家分享。在阿德这一年,他在电力电子和电机控制、图像处理等方向发表了6篇SCI论文。
“澳式”教学丰富多彩
阿德的教学声名远播,陈勇系统地听了两门专业课,电力电子技术和电路。他发现阿德的教学团队和国内的大不一样。每个老师讲不同章节,分工不同,重点不同。陈勇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借鉴,有利于老师们专注一方面,发挥特长。
学生们在阿德会上三种类型的课,包括大教室的讲课(LECTURE)、分组的小课室的辅导(TUTORIAL)和实验环节(LAB SESSION)。在参加大教室讲课之后,讲师会布置一些作业。这些作业必须在小课室的辅导时讲解,并会按比例算进该门课的最终成绩。
一位教授曾经告诉陈勇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课堂上空无一人,老师还必须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讲完一堂课,因为学校要求每节课录像,直接上传到网上。教授解释说,上课是学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课堂听,也可以回家在网上学习。尽管这里很少考勤,但平时成绩占50%,包括报告分数、实验分数、习题分数等。学生们必须打起100%的精神来努力学习,想考前临时“抱佛脚”很难过关。在阿德补考是让人难忘的,因为考试地点是一个教堂,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在这里补考,很有震撼力。无论补考分数多高,最后成绩只有55分(在阿德是55分及格)。
阿德从不吝于对优秀学子的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也有可能获荣誉学士或者一等学士,这等同于中国的保研资格学生。但是这样的殊荣,不仅取决于成绩,还需要申请者进行全院性答辩。答辩环节十分神圣,统一服装,许多导师和低年级学生参加。答辩者当众展示自己的成果。陈勇认为,这样的方式十分值得国内借鉴。
老师们对教学发自肺腑的热爱。他们喜欢上课,喜欢与学生探讨话题,喜欢参加学生答辩。比如本科毕业设计答辩规定答辩老师3人,但很多老教师有空都会选择去参加,并常见“轮流轰炸”的提问。
搭建交流的桥梁
来到阿德后,陈勇并没有囿于书斋,而是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国外大学的管理制度、人才制度,作为资料带回成电;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介绍成电,广泛接触人才。
有一条校内新闻引起陈勇的兴趣:阿德某个学院,几个教授对院长有意见,他们开教授大会要罢免院长。陈勇发现,阿德的学院主要由教授委员会负责,他们手握学院的实权,对所有工作进行评审和监督。院长的工作就是为大家服务,他在国际学生招收、学院的事务规划等方面进行服务。他不一定是学术能力很强,但一定是热衷于服务的老师,副教授也可以做院长。每年学院通过网络评议院长,大家会不留情面地提出意见。当然他们对事不对人,平时仍然是好朋友。
陈勇还发现,阿德对老师的评价机制没有太多数据性的东西,而是以同行评价为准。教授们每年会向教授委员会交流自己的学术成果,学院和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平台展示老师们的成果,包括宣传册、宣传海报、学术展览、学术会议等。在老师办公室旁边走廊上都是具体的科研成果介绍。在无形的鞭策中,老师们都很努力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为了宣传成电,陈勇走访了南澳大学、弗林德斯大学、墨尔本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以及新南维尔士大学,参加南澳留学生/留学者联谊会活动,参加澳大利亚驻澳大使馆教育处交流……在这些活动中,陈勇积极介绍学校的环境、学科实力、人才政策,当然也宣传了美丽的成都,为建立澳洲的“成电人才联络点”打下基础。
一年时光匆匆,留在陈勇记忆里的有自然风光和古老的都市,有多元文化和服务精神,有许多异国朋友,还有沉甸甸的收获。他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他提供这次机会,以后还要经常出国交流,打破思维定势枷锁,吸收先进的理念和前沿的技术。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