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做客成电讲坛
文:王晓刚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4-07-03 3981

  “眼中要有大气象,心中要有大气魄”7月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在沙河校区做客成电讲坛时说。在题为“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的讲座中,殷瑞钰院士鼓励成电学子在研究工程、构思工程、实施工程的过程中要有宽阔的视野和开阔的心胸。

1404438628388268.jpg

1404438628120856.jpg

  校长李言荣主持当天的讲坛,对殷瑞钰院士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近代以来,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殷瑞钰院士长期从事科技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对工程哲学有深刻、系统的研究,希望同学们从讲座中拓宽视野、获得启发、创造未来。

  在讲座中,殷瑞钰院士从唯物史观“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工程一直是直接生产力”的角度引入主题,并解析了“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他认为,工程体现着自然界与人工界在要素配置上的组织、集成与构建和运行。工程活动,特别是工程理念体现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工程不仅仅是科学的简单应用和堆砌,而是集成了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统一体。工程的进步既取决于基本内涵所表达的科学、技术要素本身,也取决于非技术要素所表达的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

  他认为,工程是各类相关技术的动态集成系统。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一般都要通过工程这一动态集成系统,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进而通过市场和社会体现其在增值、就业、利润、社会服务、文明进步、环境友好等方面的价值。他特别指出,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它架起了连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

  他说,从哲学角度上看,工程成果的核心标志往往是构筑一个新的存在物,即在一定边界条件下优化构建起来的集成体。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工程应是哲学思考的一块新疆域、一层新境界,同时工程也急需用哲学的思维来武装和提升。因此,工程需要哲学、哲学也要面向工程,工程界应与哲学界互动,在研究工程、构思工程、实施工程的过程中,“眼中要有大气象,心中要有大气魄”。

  据了解,殷瑞钰院士著有《冶金流程工程学》《冶金流程集成理论与方法》《工程哲学》《工程演化论》等著作。他还为成电学子推荐了李柏聪所著的《工程哲学引论》等三部工程哲学著作。

  本次讲座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微固学院和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相关链接:

  殷瑞钰,中国著名钢铁冶金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历任唐山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副经理,河北省冶金厅厅长,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等职。

  殷瑞钰长期从事科技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特别是对90年代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和有序推进作了大量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工作;大力推进了连续铸钢,高炉喷吹煤粉,棒、线材连轧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在理论上指出冶金制造流程中存在着不同内涵的科学问题,进而从工程科学的层次出发,提出了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的理论框架,前瞻性地指出钢厂应具有三个功能的新理念,为新一代钢厂的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方案和若干关键技术支撑。

  殷瑞钰是国家攀登计划《熔融还原技术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1998—1999年度光华工程科技奖,2008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2年“魏寿昆冶金奖”。2002年当选为日本钢铁学会名誉会员。著有《冶金流程工程学》《冶金流程集成理论与方法》《工程哲学》《工程演化论》等著作。

编辑:杨敏  / 审核:杨敏  / 发布: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