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赴重庆开展专题调研
文: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图: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来源:党委学工部 时间:2014-07-10 3745

  7月8日—9日,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的传承和保护赴重庆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走访了川江号子传承人,与武隆“川江号子”传承基地负责人、“武隆.印象”演职人员座谈交流。

  此次调研是校文化艺术中心继今年2月赴重庆后的又一次专题调研。在渝期间,重庆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何事忠与调研组一行进行了座谈交流。

  何事忠对调研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内著名高校,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任,让人感到欣慰。希望电子科技大学以此次专题调研为契机,创新文化育人机制、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积累文化育人经验,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了我校文化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特别介绍了我校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她说,重庆、四川一衣带水感情深厚,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应尽的责任。电子科技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巴渝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以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川江号子”进行研究和传承,更大程度地加以弘扬,努力让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让艺术提升文化的品味。

  调研组一行前往武隆县参观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川江号子”传承基地,观看了“川江号子”主题演出“印象.武隆”,并与武隆县“川江号子”传承基地负责人和“印象.武隆”演职人员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武隆县喀斯特旅游集团总经理张德兵就“武隆.印象”的编排、产业化和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艺术总监洪英阐释了“武隆.印象”对“川江号子”传播方式的推动以及产生的影响。我校“川江号子”传承基地负责人何帆老师介绍了基地的建设情况,希望双方相互借鉴,尤其是将舞蹈、声乐和灯光结合起来,将川江号子的原始形态展现给观众,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辐射和传播。双方还就学生采风、艺术创作、假期生活体验和“川江号子”文化共建项目进行了交流。

  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潘立平、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杨恩芳、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吉强,重庆市政协办公厅处长黄静、武隆县政协主席杨国权、秘书长沈江涛、武隆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相关链接: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川江号子”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武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川江号子”传承基地。“武隆.印象”是由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实景演出,该演出极大程度地传播了“川江号子”文化。

  截至日前,在学校支持下,校文化艺术中心先后与与四川理县、云南丽江、重庆武隆等地合作开展了“博巴森根”、“纳西文化”、“川江号子”等文化共建项目。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