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消灭非洲地区极端贫穷与饥饿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后《京都议定书》时期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应如何开展国际合作?”10月18-19日,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模拟联合国大会在清水河畔隆重举行,分别召开“联合国大会(G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探讨世界发展大事。
来自各个学院的130多名同学,包括近20名留学生,扮演“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官”,在“主席团”的引导下阐述观点、激烈辩论,与“他国”开展合作或竞争,以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
“各国代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言语中暗藏机锋,辩论中彰显智慧,关切中饱含责任,竞争中明晰立场,合作中凝聚共识,领导才能、沟通能力、英文水平,挥洒得淋漓尽致。
国际责任:消除贫困“国国有责”
“如何解决非洲人民的贫困和饥饿问题?”来自经管学院留学生Ghana代表南非在第一场会议中率先发言,讲述了非洲严酷的现实,用来自“家乡的具体案例”介绍了大量的真实情况,并阐述了解决办法,十分有说服力。
同在“英文委员会”的微固学院的2013级刘钟栋同学说,“我的队友Ghana来自非洲,所以就代表了自己的国家。他对这个议题十分熟悉,现身说法,让其他国家的代表们折服。”
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纷纷以“大国身份”承诺提供“持续的援助”,其中,“美国代表”特别强调了发展教育、食物卫生、健康医疗等方面的重要性;“日本代表”建议发达国家应给予非洲更多投资,努力发展当地的教育,把“输血”变成“造血”。来自波兰的代表则提出,针对东非与南非的援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援助(different part needs different assistance)”。
在第二场会议中,“中国代表”率先发言,以“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提出了为贫困国家提供帮助、促进世界和谐的设想和倡议。随后,“印度代表”也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强调一定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
按规定,大会的每一次动议都有固定的发言时间,发言少于规定时间则可以把剩余的时间让给他国,这就给盟友国们相互帮助提供了条件。相互合作的智慧与默契,在这种“国际交往”中显得十分珍贵。
尽管大会以讨论严肃的国际问题为主,整个议程基调显得比较庄重,但是偶尔的玩笑还是让气氛活跃不少。代表“挪威”的一位留学生,开篇即强调“妇女的受教育问题”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教育一个女人就是教育一个民族”(Educating a woman is to educate a nation)。
与各种皮肤汇集一起的英文场不同的是,中文场中“各国代表”都是科大的黄皮肤同学们,他们就“后《京都议定书》时期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激烈的论辩,激烈程度毫不输给英文场。
第一场会议正式开始后冰岛、阿根廷、巴西三国代表表明己方观点,法国提出有组织磋商的动议,荷兰、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冰岛、俄罗斯等国家代表参与了讨论。
全球环境:求同存异共建家园
在讨论“后《京都议定书》时期”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时,“加拿大代表”在总发言中首先“剑指中国”,声称全球碳排放量呈指数增长,而中国的碳排放量已达“世界第一”,并抱怨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因工业化而毁坏了大量森林,不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
“俄罗斯代表”也主张,要尽快把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纳入到具有约束限制的协议中来,促使其承担全球环境责任。“美国代表”对《京都议定书》没有约束发展中国家而只要求发达国家承担责任表示不满,希望全球一起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面对这种“针尖对麦芒”的紧张形势,“中国代表”沉着回应:中国已相当重视对碳排放增长速度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很高,人均碳排放量远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话音刚落,“巴西代表”举起“Brazil”的牌子对中国代表表示强烈支持。
随后,“加拿大代表”提出动议,要求进行15分钟的自由磋商。起初,自由磋商只是小范围的讨论,但不久各国代表全部加入了讨论。“冰岛代表”表现得十分活跃,争分夺秒,分别与美国、加拿大等国代表协商,试图说服美、加两国承担减排任务,但都遭遇断然拒绝。
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之后,中国代表发言指出,发展中国家应控制自己的碳排放量增长速度,但世界各国应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阿根廷、印度等国家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主张,表示愿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应对气候问题做出贡献的态度。
与现实中的联合国环境大会的结局有所不同,这次模拟联合国最后竟然取得了可喜的一致意见,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由各国代表出席共同建立一个第三方组织,管理和监督各国碳排放量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并成立一个基金会用于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对少数困难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
舆论引导:广而告之汇聚共识
据了解,作为我校“模拟联合国大会4.0”版本,今年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新增了一个新的“插件”——主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er,简称MPC),在模拟联合国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MPC属于中立的“第三方媒体”,主要负责会议记录以及新闻发布。三个人,三台电脑,或在会议厅的一角,或在唇枪舌剑的圆桌旁边,或记录台上的各国代表激烈交锋,或与MPC的志愿者一起在各会场之间传递信息。敲击键盘的紧张节奏,热烈程度丝毫不逊于台上的论辩。
好几位MPC的同学这两天都泡在模拟联合国现场,上午场结束接着准备下午场,都没怎么睡午觉,来往穿梭付出了许多努力。MPC发布的报道及时而有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模拟联合国”的动态,这让他们很高兴。
在模拟联合国进行的两天里,相关的报道文章和消息没有停过。以“法新社”、“美联社”、“联合国新闻司”等署名发表了《如何打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魔咒?》、《外企碳排放归属问题悬而未决》、《“中国梦”携手“非洲梦”——团结起来战胜贫困与饥饿》等大量报道、评论。
“联合国新闻司”的段宏宇同学在《遏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中写道:“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应当一直坚持的态度和义务,而在遏制全球气候恶化这一方面,各国更应当坚持这样的立场,在各项待解决的问题上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深入交流与合作,让弥漫在人类前行道路上的海水能够退去。这是全人类最朴实和真切的愿望。”
《中国梦携手非洲梦》一文展望了中国与非洲合作的良好前景,并指出:十四亿中国人民正在加快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十亿多非洲人民也在为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而奋斗。中国梦和非洲梦相融相通,完全符合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中国和非洲都发展进步了,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收获颇丰:历练英语胸怀天下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MUN)是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的“训练场”。从2011年起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三届。上一届“模拟联合国”大会,我校共计17个学院的98名代表参与其中,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性的“模拟联合国大会”。
“语言不再是信息孤岛,国与国不再完全脱节。国际化让我们相互了解,相互感知,精神相系。”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冯文坤说,“模拟联合国大会虽然只是模拟,但同学们可以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这是“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许多同学表示,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无论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是英文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对于国际问题的探讨更是增强了在校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且,“以大学生的眼光看问题,往往能提出更加不一样的新颖见解”。
“模拟联合国主席”苏一洪同学说,此次模拟联合国大会针对近期的国际时势,遴选了“饥饿问题”和“环境问题”作为主要论题,“因为明年就是联合国‘千年计划’的截止年限”。
“最吸引我的还是‘模联style’,”参加“模拟联合国”的外国语学院2012级唐斌说,“它有一整套严谨的流程,而且议题与国际事务联系紧密,对当代大学生关心国际事务很有帮助,可以拓宽视野、锻炼思维。”
“中国代表”、政管学院2013级李晓苑同学表示,自己对国际问题特别感兴趣,平常对这些议题也很关注。此次大会中,“中国代表”受到轮番轰炸,“战况”激烈,形势对“中国”很不利,但她沉着应对,“积极地去面对、解决问题”。
此次模拟联合国大会秘书处的张韵同学说,“模联可以改变同学们的单线思维,教会我们如何更多地考虑双赢。与辩论赛的正反论辩不同的是,多立场、多观点的模拟联合国,更能教会我们如何跟别人联合、共赢、达成共识。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