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纷繁四季,迎面新人。沉淀时光,一别天涯。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写过什么,一年的导生工作结束后心里有很多说不出的话,至今还常能看到你们熟悉的面孔,我也从没觉得你们离开。过去的一年,我们一起成长,也收获了很多。相信未来,你们仍旧大有可为。想到自己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告别河畔这片天地,还是静下心来希望可以写点什么。不谈回忆,也不聊学习,借此机会,就与你们分享大学几年我的一些感受,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点启发和正能量。
珍惜梦想
第一次步入大学校门,看着周围青春陌生的面孔,掏空了一切遗憾与回忆,无限的憧憬涌上心头。不知道你们是否也像我这样,一次次地幻想自己会在这里结识完美的人,get非凡的技能,达成惊人的成就。可梦想与现实就像一首冰与火之歌难从心愿,失落和挫败接踵,焦虑和迷茫频繁来袭,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好在,梦想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她超越了所处的现实,可以引领我们向前一步。曾经看到一个绝佳的比喻,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就是梦想。每当自己茫然不止,我常会翻翻自己写过的日记,发过的状态,提醒自己莫失初衷。回过头看,自己的少年时代似乎是在梦境中的冲撞,而进入大学后的生活才更像是梦想的指引。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珍惜自己的梦想,这也是自己最珍贵的独有。深感艰难的阶段,我们更要记得提醒自己坚定梦想。空闲时,可能自己对自己说几句激励的话,其实被情绪所操纵的心灵很傻的,说的多了,它就会慢慢相信。这就是为什么电视剧男人常对女人说我爱你的原因。然而有时候,只是轻易地相信,往往会更轻易地遗忘,所以制定具体的计划并着手去做是很重要的。现在想想,自己大一很多的时间和机会没有利用好,很大程度上是缺少了明晰的规划。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比较重要的事,用笔记下来,一方面可以提前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也能对自己起到督促,我个人感觉还是蛮管用的。几天前,我的辅导员在说说里问大学是什么,我不禁回想起大一时去听成电杰出学生的座谈会,米思秋学姐赠给我的那本The Great Gatsby;回想起大二最迷茫之时,与刘建青学长通话时对我鼓励的话语,回想起无数次从图书馆走出,听着音乐、望着满天星空的夜晚……相信对于大学是什么,我们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看来,大学是积淀梦想、塑造回忆的日子。可能从小学、中学我们都在为进入理想中的大学而努力,却也为此而羁绊。没有人愿意被关在笼子里,问题是当有了一片没有边际的天空,我们又常常无所适从。如今的我们已经挣脱了很多桎梏,却时常会迷失奋斗的雄心。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是迷茫时也不曾停下脚步。迷茫时,多和身边的人聊一聊,这可能并不会释然我们心头的疑惑,但却可以促使我们去思考。就像杀手里昂对玛婷达说的那样,life is always like this hard.生活总是充满艰辛,我们需要一些信念来支撑自己。上帝赐予人类思维,我们因此而时常困惑,但也因此拥有了梦想。梦想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源泉。不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梦想总会成为我们最忠实的伴侣,让我们不会一直原地徘徊。
勇于尝试
我很喜欢的P!Nk姐歌词里有这样几句Where there is desire,There is gonna be a flame.Where there is a flame,Someone’s bound to get burned.But just because it burns,Doesn’t mean you’re gonna die.You’ve gotta get up and try try try.
尝试未必能成功,但不去尝试就一定不会成功。就像列宁说的那样,“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我想自己至今不会游泳的原因就在于此。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去尝试?我更想谈这一点。我的答案是内心的焦虑。大一到大四,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这是一个焦虑递增的过程,我们会越来越畏惧尝试,甚至为自己找些借口:“这件事现在已经晚了,我已经没有兴趣和精力再去试一下了。”对此前人已有总结,所有的这些焦虑、迷茫、恐慌,其实归根结底是源于三件事:人生的有限性、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过去的不可更改性。
“我要如何准备才能胜出?”“我会失败吗?”这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在我们的内心敲打。
“我走这条路是不是多浪费一两年的时间?”“我会不会走弯路?”这是人生的有限性在摆弄我们。
“我的选择是不是错了?”“这么大的投入最后回报得来吗?”,我们患得患失,因为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其实每天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那些具体的事,而是上面这些萦绕不去的疑问。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破?这不是学挖掘机技术可以解决的。如果现在要打的是人生的终极大boss——所谓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么以我这个水平,当然不知道怎么破。不过经历过大学三年,我已经感觉到了一些内心成长的历程,可以跟你们分享。首先,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理性,用理性对待焦虑。我也曾以为保持理性思考是件很容易的事,直到自己的膝盖无数次中箭才始觉,原来,情感的生活高于理智的生活。如果说感性是大海,那么理性就是冰山,比例大体如此。但是在众多的十字路口前,我们需要理性的指引。理性的头脑作为弱势群体,要学会与感性的内心对话,了解内心深藏的力量和驱动,并争取引导它,这样才能逐渐达到心智的合一。其次,身边无数人的经历告诉我,不要害怕弯路,或者根本没有弯路。于丹在《百家讲坛》评说《庄子》时,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没有走过那一段,怎么能抵达到现在?如果不站在现在,你怎么能回头去看,说那是弯路呢?”没有体会到跌倒的痛苦,就无法了解什么是跌倒。别人的弯路也未必会是我们的弯路,所以我们不必还没出发就给自己加个大包袱。最后,大学阶段,每天最好给自己打打气:凡事我做主。不论是恋爱还是选课,父母亲戚、哥们闺蜜死党什么的各种建议,同班同学这呀那的,我们会努力从每一个传闻中获得启示。最后往往接收了很多信息,却迷失了自己的选择。其实你的事情,只有你最懂。别人的意见当然是很有价值的参考,但能够做出适合自己决定的只有你自己。有时候,我们纠结、迷茫,怯于迈出第一步,就是差了一个主观的决定。一旦自己下了决心,放手去做,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止于至善
“Deeper,deeper and deeper,never stay on the surface”,这是一个朋友发的状态。那天看到这个,不禁万分感慨。我自认为是一个正直勇敢,内心自负且又勇于尝试的人,我常常对自己说最好要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特长或是技能,但在很多方面自己都是浅尝辄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开宗明义地拔高到人生的高度来剖析,不只是因为我一以贯之的文艺与深沉,更因为我觉得这十分有意义。刚好身边有一个绝佳的例子,值得详细说一下。同班一同学,外表猥琐甚,他对画图很感兴趣,于是在大一前的暑假自学了PS,有了一个好的入门。进了大学之后,凭此技能很快成为了校会XX部门老大(听说该部门现已GG)。每当夜深人静,很多同学对着电脑组队lol忙着被团灭的时候,他也对着电脑制作PPT和海报。到了大二,该君已经成为校内美工的专家级人物,开始在校内开讲座。不久又用赚来的外快购置了一块数码绘图板并利用周末给一传媒公司做点小型项目。到了大三,迫于学习的压力,他暂停了周末的工作,但仍会时不时做点小东西挂到人人上炫耀一番。终于,到了大三结束,当大家都为各自前途着手备战,忙的热火朝天,该君假期实习归来已经进入了tx的一个app开发团队从事美工,拿到年薪18w的offer。现在他大四的工作就是吃饭睡觉,谈谈恋爱,等着毕业入职。这是现实刻画在我身边的一个励志故事,试想,倘若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特长,甚至成为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勇于尝试是一个很宝贵的品质,但想要进一步深入下去开发自己的兴趣却并非易事。来自我们学院的百篇优博获得者,也是成电建校以来第二个获此荣誉的陈益凯博士,他在硕士阶段发表的第一篇SCI论文也是来源于自己毕业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深入下去多花一点时间可能就会有更有价值的收获。我们都不缺乏兴趣和灵感,很多人也热衷于尝试,只是有时候缺少了探索和坚持的动力,一份止于至善之心,这也契合了成电追求卓越的校训。这件事上,我正在努力。希望电工学院13级的你们都能够如此。
青春启程
我花了一周的发呆时间来构思,又花了一天把这些话写了出来,期间多次鼓起勇气,让自己坚持下去。我尽可能地不去说教,虽然我常常对着8班同学们说教,其实这也是我和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式,所以无比真诚。虽然我总是试图解答你们的疑惑,可我的人生也亟待引导,目前只能进行保守的自我治疗。
作为一名思想进步、逻辑严密的有志青年,不点题是不行的。于是我的内心又在发问,“青春是什么?”“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青春即是出发,出发去寻一份美食、一本好书、一个知音、一位伴侣。一切故事和风景尽在路上,即刻启程,你会与欢笑、泪水、痛苦、喜悦一一相逢。我们热爱生活,渴望未知,因为我们正青春。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对此笃信无疑。
坚定信念,心怀梦想,勇于尝试,止于至善。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青春不是逗留,青春是出发。送给13级的你们也送给自己,希望有一天,我们在路上相遇,眼中都会有辽阔天地、美好回忆。
作者介绍:
邵子剑,本科三年GPA:3.8/4.0,专业成绩:89.26(7/146)。获得本校推免研究生资格,目前已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预录取。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