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这么多年来,熟悉电子科技大学的人都简称她为“成电”。这个简称非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缩写,而是来自学校的前身——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我没有在成电学习过,无法去分享这里对自己的成长带来的改变和体会。但是凡是了解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人们,都会对它赞赏有加。
成电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它为中国国防建设做出的贡献是我们父辈一代非常为之称赞的。一个学校的发展就好比一个人的成长,会经历年轻到成熟的改变。有人说,成电太年轻,58年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学生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远。年轻的你们,我们,来到成电学习、工作,我们就是要与学校一起成长。当你们在说,“成电能够带给我们什么”的同时,也该问问自己,“作为它的一份子,当我们毕业后,能够为成电留下或者带来什么。”学生发展得好,就是对学校最好的回馈,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了解所在学校的发展历史,我们没有资格去吐槽我们原本以为的各种不是。
前几天,全校各个机关的领导老师齐聚图书馆600人报告厅,认真聆听李言荣校长“关于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报告。“大学教育不是为学生找到第一份满意的职业,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成电的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能力。这一方面需要吸收广博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交往、管理能力的锻炼。这种能力的训练应该成为本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校长表达的这层意思,让我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感动。
学校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会让我们感受到它将做出的改变。最近,学院已经在部分班级尝试开展职业兴趣能力的测评和澄清自我职业规划书的制定。很多同学们写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目标都是指向工程师。成电建校以来培养了17万多名优秀人才,是我国IT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成就了“民族电子工业摇篮”和“电子类院校排头兵”的良好声誉。但就学校提出的“以培养行业精英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工程师应该是综合能力提出的工程师,是这个行业的精英人才,而不是只会从事技术的技术人员。
当然,有的同学说,我的目标不是工程师,我想去政界商界,或者我就是想做一个平凡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学校能够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就是滋润大家成长的土壤,它也许无法决定你的终身发展,但是四年的时间足够让你们去探索思考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第一份工作不是意味着职业发展的定型。
心有所想,精诚所至,必有所成。祝愿每一个在成电的你们,用心去体会这四年带给你们的思考和成长。当毕业的那天,如果可以真诚地说,“在成电,我想清楚了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激励,也是对母校最好的赞誉。”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