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日报:全国机器人大赛在电子科大开幕
拼硬件 赛软件 12支研发团队“CS大战”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5-29 3139

  成都日报讯(记者 周波)本月23日,第14届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s”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开幕,来自西南地区高校的12支代表队展开了“激战”。

  全国每年都有各种规模的机器人大赛。过去,机器人大赛一般比的是否能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任务,比如抬箱子、轨道竞跑等,常被称为“任务类比赛”。记者注意到,23日开启的本次比赛首次引入了被参赛者戏称为“激战”的“机战类”竞赛。

  现场

  比赛谁的“血块”掉得慢

  开幕式后,12支参赛队伍率先进行了机器人对决。红蓝两队分别排上5名机器人。按照规则,他们必须有1台自行研发的机械射手、1台自行研发的机械炮手、2台组委会提供的机械哨兵或步兵。

  两方战队在组委会精心设计的比赛场地进行了一场场“弹丸”射击大战。机械射手使用的“弹丸”,采用真正可发射的BB弹,而机器人车身限定为可被击穿的外壳,可谓是“真枪实战”。在机器人内部设有可以计算被射中的次数的传感器,通过机器人身后附带可视化的“血块”装置,能够直观反映出这台机器人的当前状况,“血量”不足的机器人将被切断电源出局。

  现场观众不能进入比赛区,因为那里是“枪林弹雨”。炮手发射的子弹虽然只有30发,却是高尔夫球,而且发射速度极快。

  “无人机”在赛场上空盘旋,观众可以通过直播直观地观察到赛场上“纷飞的战火”,不必担心不懂比赛规则。

  “要想杀伤力强,子弹投得稳、准、狠,主要还是看炮手。”昆明理工学院学生王梦盈说,为了制作这个机器人,他们耗时2个多月花了1万多元,“电机800元,找数控加工厂定制的云台花了4000多元。”电子科大学生王志冶介绍,机器人研发不仅拼硬件,更要赛软件,尽管研发一台参赛机得花两三万元,但比“烧钱”更要命的是“烧脑”,一台机器的程序需要修正成百上千次,持续几个月,“特别是参加第一次激战型的任务,以前没有模板,挑战起来很是爽快。”

  初衷

  发掘会“烧脑”的工程师

  看过《环太平洋》,你一定还记得人类坐在“钢铁战士”机器人的体内,与怪兽激战,用的是生命在战斗。“在机器人的CS比赛中,我们虽然站在场外,看机器人在用生命战斗,却能同样找到斗智斗勇的感觉。”电子科技大学参赛队员王志冶说,电子科大从研发到参加国内外比赛已有十余年,这样的基础也让他期待着与对方兵戎相见。从大一开始到机器人队,机电学院、通信学院、政管学院等很多学生都一同“吃饭、研究、学习”,少有休息,大家各自发挥专业的优势共同学习。周末常常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半,一个团队把行军床也搬进了实验室,不停的组装与拆卸,搞硬件写软件,“不知疲倦,可能就是因为爱”。

  “虽说‘程序猿’有时确实孤单,但我们也通过做机器人学会去承受,只要你爱好,大家相互交流就会觉得很好玩儿了。”西南科技大学大三学生李财这样说。

  “我们研发这项比赛三年多了,为的就是发现一批未来优秀的智慧工程师苗子。”大赛组委会相关人士介绍,他们希望大学生们能愉悦地参与到工程研发中,“过去,‘工科男’要不只写程序无动力,要不就只打游戏宅在家里,为什么不能把他们结合起来?”据悉,这场被称为中国首款“机器人CS大战”的比赛,结合了《反恐精英》、《英雄联盟》的模式。

  报道链接:

  http://www.cdrb.com.cn/html/2015-05/28/content_2205909.htm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