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六月初,空气里已经装满了夏天的味道。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大学生们最忙碌的考试月掺杂着毕业季的伤感,调和出一种别样的气氛,又被栀子花香掩盖得似有若无。
已是在大学里的第二个年头,对于这样的夏天似乎已经习惯。曾经的夏天的是什么样的,渐渐地被记忆尘封。
打开手机,点开微博,不觉间微博已经被高考霸屏。才恍惚记起又是一年高考季。甚至还发出了今天星期天怎么还高考的疑问。微博上,对各地区高考作文题的讨论,对考生的祝福,考试温馨小贴士等等等等,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今天的主旋律。
仔细一想,自己当年高考的时候怎么没有感受到这全民论高考的热情。在感慨今昔社交网络发达的同时,又猛然发现两年前的自己还没有微博和智能手机,只有发胖的身体和成套的模拟题。那些关于高考的记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模糊起来,虽然我曾经以为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场命运考试的一点一滴。
可事实就是,我终究还是把它淡忘了。淡忘了那些没有栀子花香的夏天,记住了现在的夏天的味道。
明天微博会被什么霸屏,没有人知道,我想应该不会再是高考。肯定又会有别的话题吸走大家的目光。围观的人一哄而散,当事者或喜或悲。不管对于谁,时间都会渐渐地移动焦距,让清晰的画面模糊起来。
如果真要让我回忆起来,我觉得那个被我咒骂,让我脆弱,不时暴躁,充满痛哭,觉得自己快要失去生活信心的夏天里,记忆最多的居然是那次毕业旅行。
本来是要复读的,本来是哪里都不想去的,本来是以为去了也不会玩得开心的。可是青春装不下那么多的悲伤。
三个18岁的男生开始了一场没有攻略和导演的云南自助游。
第一站丽江,昂贵的机票,昂贵的住宿费,昂贵的物价背后能带给游客的只有新修的仿古建筑,无比大的人口密度和小商品批发市场般的旅游开发。
白天随着人潮在古城里攒动,晚上三个人窝在一间客房里看《中国好声音》。正好有一个选手唱了一首汪峰的《存在》。嘶哑的声线,澎湃的少年的热血。
第二天,定了去大理的火车票。
大理的旅游开发相较于丽江差了许多,但却有一种原生态的美。我们租了三辆自行车,开始了环绕洱海的骑行。需要多长时间不知道,天黑了住在哪里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不知道,只是沿着一路上简易的标识,单纯地感受破风的快感。
课桌底部到地面的距离不超过80厘米,像一个箱子一般禁锢着青春的脚步。对于高考,它似乎是多余的只需要安静的呆在那里,但是对于人生,那是前进的原动力。
骑到公路路段,天突然下起了雨。由小到大,渐渐倾盆,因为不知道方向,我们在公路的非机动车道上逆行,不时有大货车开过,溅起泥浆直接向脸扑来,可是我们觉得无所谓。或许正因为这场雨,才能让我们更加铭记这场青春的旅行。
雨过天晴,骑到了郊区路段,周围的渔民把打捞上来的鱼虾晒在洱海边,混合着夏天咸咸的风,有了海的味道。没有想到,那竟然成为了我记忆里的,那个夏天的味道。
天黑了,借宿在热心的白族阿婆家里,我们用不太相通的语言艰涩的交流,发现有些话其实可以只用眼睛和笑容表达。
第二天继续上路,在第二天黄昏结束骑程。一路上,我们高唱着那首《存在》,歌声像信仰在风中飘荡。
关于高中的记忆,好像就在那个时候戛然而止了。
我没有只挑那些美好的去记忆,而是岁月如水过沙,只愿意留下这些罢了。
在高考两周年的时候写下这段文字,没有感伤,也没有感慨。只是单纯地觉得,从18岁到20岁,我已不再是那个少年了。
编辑:长霞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