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载寒窗,只为不负当年凌云志;赴港求学,定要迈步世界看天下。
毕业在即,在成电的四年也要告一段落。对于李建来说,这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不久后的八月,他将站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里,开启全额奖学金的“攻博”之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索科研之美。
在毕业与新学期的“夹缝”之中,现在的李建迎来难得的轻松,“这不代表就可以松懈了。”轻松是心态上的平和,松懈却是态度上的敷衍。从内地到香港,李建还有更远的目标——硅谷!离开中国西部的IT重镇成都,他希望能够置身于这个世界级的IT中心,亲身去看、去感受。
走出去,是为了再回来,李建说:“我希望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作为学弟学妹们眼中的“人生赢家”,李建分享了他在大学期间秉持的三句箴言。重要的是,他都做到了。
箴言一:
“如果你现在不知道做什么,那就回到本职好好学习,先从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开始。”
2011年,李建和所有初入大学的学子们一样,双手提着行李箱,心里揣着大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不知是从哪位学长口中听到的“经验之谈”:“考研比高考还恐怖!”这句话给了李建一个下马威,于是,为了不再参加一次‘高考’,李建暗下决心,一定要保研!
李建很拼。他在不知不觉中似乎又重回了高考前的状态,室友睡觉之后,他的小台灯每晚都能“支撑”到凌晨一两点。大一第一次期末考试中,李建的黑眼圈换来了年级第四的好成绩,却把李建“吓”了一跳,“我完全没想到能得到这样的好成绩。”他笑称自己也只好“骑虎难下”地继续努力下去,而这种“骑虎难下”的坚持,却让他收获了一份名为“优秀”的习惯。
到了大二,李建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不再像大一那样拿出高考的“死读书”精神,他开始主动思考,“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发现问题容易,改正起来很难。那时候的李建陷入了一个循环怪圈,对未来的迷茫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如此努力意义何在?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他试着求助于书籍,解决自己的困惑。那段时间里,李建看了很多类型的书,包括哲学类、小说类,以及很多忧郁症方面的书,最终在书籍的帮助下走出了困境。
大二期末,学院开始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经过和学长们的讨论,再加上听了很多相关的讲座,李建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定方向之后,李建的目标更加明确,本来就喜欢读书的他开始穿梭于图书馆的各个角落,搜寻一切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他发现,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逻辑思维能力是大学里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于是,勤于思考的他学着将在学知识与既学知识结合起来,梳理其中的过渡关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大学前三年,各项另人眼红的奖学金统统被他收入囊中,大一、大二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大三综合排名第一,获得汇顶科技特等奖学金及唐立新奖学金。
很快到了大四,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全额奖学金提前录取读博的李建,还是和其他保研的同学一起搞起了自习队。“大学里我待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图书馆和自习室。”自习也是能上瘾的!
箴言二:
“要保持独立的思考,不要随大流,要敢于质疑,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为之不懈奋斗。”
“我的好友张净植,现在就在做MOOC(幕课)、写电子设计指导书,这些都将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同学,他就是这样利用自己所擅长的技能,在帮助和影响着更多的人。我认为大家只要有心,都能为身边人提供一些帮助。”
虽然所从事的领域有所不同,但李建与张净植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有着指导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李健认为,一定要将所学运用于实际,不要在论文上空谈理论。“科学一定要回归到生活中,不然就是瞎吹牛。”
“搞科研有时候是很枯燥的,有一段时间研究没有进展,当时也有些心灰意冷,但是骨子里那份不服输的劲,让我觉得必须坚持下去。”不服输让李建耐住了寂寞,坚持了下来,从高中时参加信息学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到了大二下学期和同学一起搞数学建模,李健一直坚持了下来。
大二暑期,李建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建模集训,集训时学校食堂只开一个窗口,每天供应的饭菜都有限,但是李建总是和队友讨论到很晚才去吃饭,以至于那时候一直吃馒头配菜汤。
后来,李建成功进入了校队,他变得更忙,平时周末也常常泡在教研室一遍遍做练习、一次次跑仿真。大三时参加数学建模的国赛,与队友们经过了两天三夜的奋战,获得了四川省一等奖;后来又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赛,再次斩获一等奖。
大三下学期,李建申请香港大学未被录取,他也不沮丧,“这说明牛人太多了,我应该更加努力。”于是,李建开始一心一意钻研科学,他加入了曾兵教授的团队,和团队另外两位同学开始进行视频稳定相关课题的研究。后来又在曾兵教授的推荐下,李建和同学前往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在那里专门进行了这个课题的研究。三个人的效率非常高,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就已经结题,并且得到了微软研究员的好评。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期间,李建看见工作室彩色的墙壁、咖啡厅、面包房,员工们那种快乐的工作模式让他很羡慕。“很遗憾没有在研究院里看到传说中的滑滑梯,但我看见他们完全就像在做游戏,享受自己的工作。”
这段经历不仅刷新了李建的认识,也让他开始思考未来的努力方向。
箴言三:
“要多读书,多出去看看,极力地拓展自己的视野。世界很大,厉害的人很多,不要做井底之蛙。”
“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李建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这也成为他后来放弃保研选择留学香港的根源。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李建渴望去经历更多、感受更多,与不同的人交流,然后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直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喜欢的就去做。”这是李建对自己的评价。于他而言,无趣是生活最大的劲敌,他喜欢各种挑战,因为他明白每一次挑战都是难得的机遇。
李建向往着走遍世界,体验别样的文化与生活,更憧憬着用技术产生价值,给千万人的生活带去积极影响。
大二学年的暑假,李建报名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暑期学校,近距离接触境外大学之后,他对境外学习和科研等各方面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开始在保研和留学之间犹豫。
真正让李建下定决心留学的是日本“樱花科技”交流项目。在那里,李建看到了在国内从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在和参加项目的教授进行了深入沟通后,李建被他们渊博的学识所震撼,更加打动他的是老师们始终真诚、谦虚的态度。这次交流坚定了李建“想出去看看”的想法。他发现,中国大陆的大学更加偏向于理论,而境外和国外的大学更加注重实践。“他们的实验室都非常先进,而我们的某些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更远。”
科研指导老师曾兵教授的鼓励、父母的全力支持,都让李建的留学之路走得更加稳妥、坚定。
李建留学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的专业是他“从高中起就很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为着自己热爱的事物努力奋斗,李建打算带着享受去创造新的高度。
编辑:旷野 / 审核:旷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