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素有“峨嵋天下秀”美誉的峨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人们探奇揽胜的旅游胜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我亦心向往之。去年深秋的季节,我们从成都经乐山,开始了初游峨眉山的旅程。
由于时间紧凑,初游峨眉山,我们选择先乘索道至金顶观云海然后步行游清音阁这条线。缆车冉冉上升,看,峨眉山被红色一点点的浸透,层林尽染。山水云天,交相辉映间,织就出一幅令人心醉的金秋画卷。同行的朋友介绍:传说在远古时,峨眉山还只是一块方圆百里、高入云霄、寸草不长的巨石。一位聪明能干的石匠和妻子绣花女,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风景秀丽的青山。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妻子把精心绣制的彩帕和布帕抛向天空,彩帕变成山顶上艳丽的七彩光环,布帕变成满山遍沟郁郁葱葱的树林,五彩缤纷的山花,潺潺流淌的泉水,后人就把这座青山称为峨眉山。美好的传说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让后来人感慨万千。
登上了峨眉山金顶!我们驻足金顶站到曙光台上低头观云海,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升起,犹如雪白的绒毯铺展,崇山峻岭宛若云海中的浮舟。峨眉山的云无边无际,浩瀚无边的白云像一张帷幕盖住了天和地。峨眉山的云依稀缥缈,朦胧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峨眉山的云变幻莫测,云海时而平铺像一块“云毯”;时而波涛漫卷,像天空中的“云涛”;时而簇拥如山,像空中的“云峰”,我们仿佛站在云的上边,云朵在脚下袅袅飘去,远望,苍苍茫茫的云海铺在地平线上,“云若覆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初游峨眉山就看到这样的美景哟,我们与峨眉山有缘。
游清音阁。走在幽静的山道里呼吸着清凉湿润的空气,我忽然领悟到古人说的“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意境,驿动的心渐渐的宁静。边走边看,山道两旁苍翠古朴的大树彰显出生命的沧桑,山道弯弯曲曲,或高或低隐没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有点“路转溪桥忽见”,“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我们的队伍来到了被称为“峨眉第一胜景”的清音阁到了。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清音阁,又称卧云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听见不远处的“黑白二水洗牛心”的清音在幽深而寂静的山谷中回旋,同行友人说看见双飞桥了。双飞桥位于清音阁下,状如彩虹,凌空跨越。“双桥”是两座小桥的合称,桥下左、右两江,一是发源于九老洞的黑龙江,一是发源于雷洞坪的白龙江,两江之水奔腾而来,汇流于此。二水汇合之处名凤凰嘴,上有牛心亭,朱栏红柱,凭栏可观亭下有一黑色巨石,高约2米,色黑褐而有光泽,状若牛心,名曰牛心石,由于千万年来被流水磨砺得光洁晶莹,又名洗心石。水击石上,银花飞溅,清脆山谷,恰似古琴抚弄,故名“双桥清音”。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有对联绝妙:“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为千万后来人称颂点赞。坐在洗心亭内小憩,静下心来细听千年流淌不息的潺潺流水,“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是啊!那不就是历史在向我们倾诉着沧桑变化。
走过双飞桥就来到千年古刹清音阁。林木密郁,翠色参天的杉林,色如翡翠,把这座古老的寺庙衬托得愈见古雅。沿石阶而上,是清音阁的大殿,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历经千年依然香火鼎胜。走出大殿外,古朴的青铜钟声与窗外阵阵涛声交相辉映,在耳边回响。宁静而悠远的清音啊,让我们在无限的遐思中感受自然、神佛与人的心灵的深刻共鸣,仿佛超然于尘世之外,身心俱净化澄澈。
绿水青山不厌看,白云深处有佛家。 秋日初登峨眉山,就有缘目睹了峨眉山四大奇景之一的“云海”。古老的万年寺、清音阁,悠久的佛教文化代代传承让我们的心亦有所悟。“无边雪岭千层白,不尽霜枫万树黄”。天高、云淡、风轻,秋风吹来,吹醒了峨眉山的色彩,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栌叶,峨眉山的秋天很美,峨眉山的秋色撩人,我喜欢峨眉山的秋色希望明年再游峨眉山……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