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秋游磁器口
“到了重庆走一走,不到朝天门,就到磁器口”。我喜欢秋天,更爱在秋高气爽的秋天旅行,金秋十月,当嘉陵江畔桔子熟了,柿子也熟了的时候,我们一行走进了嘉陵江畔的重庆“磁器口”。
“千年磁器口,重庆小缩影”。被誉为巴渝第一古镇的磁器口原来名为“白岩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后来改名为“龙隐镇”。为什么“白岩场”改名为“龙隐镇”,当地人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场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因此被改称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由于“龙隐镇”盛产瓷器,所以又改名为“磁器口”。
“磁器口”背倚歌乐山,前临嘉陵江,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抱,依山而建,山、水、城交相辉映,构成“一江两溪三山四岸”的美丽画卷,风光迤逦。我们一行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缓缓前行,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踩着雨水浸湿的青石板路,浓郁的巴渝古风扑面而来,仿佛一步之间便跨越了千年,感觉到“磁器口”流光溢彩的千年历史。但是空气中弥漫的味浓独特“毛血旺”的诱人味道把我从历史的遐想中带回了现实世界。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到磁器口。是啊,早就听说只有在磁器口才能吃到重庆最地道的毛血旺。磁器口特色名吃“毛血旺”,据说最早是嘉陵江上跑船的船工们的“私房菜”,因为没钱,吃不起肉,船工们只好将毛肚、血片、鳝鱼、鸭血旺一起煮。由于毛血旺麻辣鲜香四味俱全,汤汁红亮、越煮越嫩,味浓独特,非常好吃,时间长了就流行开来,成了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的巴蜀名菜!今天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一饱口福了。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日月流转,岁月流逝,沐浴了千年的时光和尘埃,嘉陵江畔的磁器口今天依然容颜末改青春勃勃,嘉陵江水今天依然从磁器口川流不息奔流到海不复回,而飘逸的秋风仿佛正向后来人讲述着“千年磁器口,万载巴渝情”,那一个个遥远、动人的故事……
磨西镇印象
枫叶飘落的秋日清晨,我们从成都乘大巴出发,经雅西高速,中午抵达茶马古道重镇—磨西镇,磨西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南部,是汉、彝,藏民族聚居地。古镇修筑在一个东西北三面绕水环山的倾斜平台上,南高北低。一条从北山峡谷蜿蜒而上的石道,在古镇的入口岔成两条并行的马路,一条往东通向贡嘎山,一条往南直接通往200多里外的康定。
磨西镇10米宽的街道绵延不过400米,在古老的街道慢慢前行,沐浴高原阳光,呼吸着富氧空气,四处浏览远远望去稻田之中隐匿着的一簇簇青绿树丛,走近仔细看,原来隐匿着栋栋房舍人家,那廊上挂着成串成串的玉米棒儿,院内的柿子树上,果实压弯了枝头,看来磨西的农家殷实而宽裕。当地人介绍:像这样的房舍在磨西镇还有很多,他们散落在大山的怀抱中,星星点点,犹如怡然的山水画。远远望去,大山的那边,就是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听说它的周围簇拥着2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和74条冰川。冰川的融水,清纯而甜润,是岷江、大渡河的源头,也是磨西人的生命之源。四季、昼夜温差和冰川融水滋润着磨西,所以磨西镇种植的水稻特别香,瓜果蔬菜格外甜。
磨西镇也有中国革命红色的记忆,您可知否长征路上毛泽东主席决定分兵飞夺泸定桥的会议——历史上著名“磨西会议”吗?就是在磨西镇天主教堂召开的。八十年前面对多难的中国和中国革命层层险阻,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又焕发勃勃生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进入四川强渡大渡河后,红军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来到磨西镇,当晚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人在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召开了会议,决定分兵飞夺泸定桥,北上抗日,这就是长征路上著名的磨西会议。次日,毛主席在离开磨西镇的途中,接到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的消息。面对中国革命新的转折,伟人毛泽东雄姿英发豪情万丈挥毫写下《七律·长征》记录这段难忘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给后人留下千古传诵巨作。
树荫千年,叶子黄了又绿。当年的茶马古道—磨西镇如今己成为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红色旅游的著名景点和游览海螺沟冰川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走进磨西古镇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难忘的红色记忆和大自然神奇美丽,我们也觉不虚此行。磨西古镇啊!是我们青春记忆中永远难忘的旅程。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