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时候学过舒婷的短诗致橡树——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她这样说。长大后遇到的是赵薇的致青春——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影迷这样总结。仿佛自从鲁迅先生倡导白话之后,“致”字便与“情”字拴在了一起。致菁英,也大抵缘于此意。
从初始设计那个用灯泡抽象成手的班徽开始,我就已经加入了那幅闪耀的星图,33颗正在逐渐明亮的星,我们称之为菁英班。
不忘初心
还能记起面试那天天气明媚清朗,大片白云在时光广场上空折叠出不同的形状,在成都这种终年不被太阳宠爱的地方,阳光往往预示着某种好兆头的叩门。譬如今天的面试。
当时大一,简历上并没有多么令人注目的科研或是竞赛经历,有的不过是自己爱的一些东西,譬如喜欢的文学,还有当时刚接触的数模,亦或是在青协做的公益。开始以为面试官会以数模为点铺展,然后延伸到数学竞赛,各种科研,后来发现结果大相径庭,被问到的都是文学。始料未及但满心欢喜,欢喜在一个充满工业味道的地方能有人看到我曾经做过的关于文艺的梦。
她问我最喜欢的是哪个作家,我说是圣爱克苏佩里。她问我原因,我说是他为人类开辟飞行航道的精神。是的,我说的是《风沙星辰》这本书。人们总说《小王子》是圣爱克苏佩里的巅峰,但是我却更爱他开辟航道时坠落的每个沙漠,每个冰峰。因为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光电人拥有的精神。
不忘初心,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很感谢面试官提醒我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下留着自己最初的热爱。后来再遇这位长者,她说既然热爱,就应该发光发热,就去写一下我们菁英的一年,我说好。
菁英应该有这种开放的长者,很开心自己每天被灌输的不是成绩独尊,科研独尊的思想,很开心自己仍然可以活得自我,而不是被包装成33个相似的罐头中的一个。
清风见证
第一次所有人一起聊天应该是在经管楼下的咖啡厅吧,依稀记得后来写新闻稿时提及那晚的清风,吹拂湖面涟漪四起,整夜清爽。我喜欢用聊天这个词,和清风一样轻快,不是严肃谈话,这样才能在记忆里驻足更久。曾经看到过中戏96级某个班的照片,刘烨、章子怡、胡静都在照片上,那晚走在桥上时也突然生出那种感觉,一样的年纪,一样的意气风发,会不会也像他们在自己学习的领域里走出集体的荣光?谁知道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样形容那次聊天最为合适。当然不会像是古时士子击缶而歌或是把酒言欢,那种静默的野心从明亮的眼神就能看得到。每个人平静地阐述着自己的梦想,叙述着自己的计划。静默的野心,这样形容的并不为过,在同样优秀的人前说着自己的梦想,语调再平静都无法掩饰一较长短的野心。我喜欢这种“莫欺少年穷”的感觉,喜欢还未被现实打磨的激情,不管未来如何,有激情的集体才能让人热爱,继而前进。
前些日子未放假时候,老师说班里入选电设国赛最终测评的占了全校四分之一江山,我在心里说那晚的清风不早就见证了么,不然如何那么经久不去。
成名趁早
几十年前张爱玲的这句话激励了几代青年人,我们也不会例外。大一时背英语作文模板,一句很经典的开头是这样说的“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对啊,社会也好,时间也好,从来没有等待过任何一个人,如若可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奋斗总好过抱着大器晚成心态的平庸碌碌。
9月24号,菁英班第一次答辩,清风拂面变成了刀光剑影的正面交锋。大学两年经历过各种答辩,始终认为最平静的陈述是最致命的攻击,所谓抑扬顿挫不过是在掩饰实力的缺失,这次答辩便是在平静的交锋下过去的。
之所以说平静,正是因为现场如此——某人说自己两年成绩加权都在95以上,现场众人惊叹,平静结束,鼓掌。某人说自己美赛一等奖,现场众人惊叹,平静结束,鼓掌。某人说自己专利正在申请,然后专利是自己平时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和专业并无关系,现场众人惊叹,平静结束,鼓掌。然后是电设国赛一等啊,创业挑战赛什么奖项啊,皆是诸如此类,离不开“平静”、“惊叹”、“鼓掌”几个词。平静的是答辩的,惊叹的是下面的,然后我想的是,终于不再看到一个全程朗诵诗歌似的答辩。
成名趁早,一个优秀的竞争集体应该用这句话诠释,大学的光阴最是珍贵,早一刻在竞争的碰撞中升华就意味着早一步迈向下一个高度。高中时所在实验班的老师说过一句话,“高中要沉下去,大学要浮上来”,在最激烈的碰撞中闪耀自己,便是大学菁英应有的姿态。所以你看到了那些各种国一,所以你听到了那些各种专利,所以这个集体才算菁英。
现在在平常班里上课的教室,空旷的桌椅上仿佛还能看到各自上课的身影,窗外风景正好,阳光照耀着遥远的地方,然而我们不知道远方在哪里,因为我们想走到更远的地方。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