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杜甫草堂之魂
文:李思扬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5-10-25 312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伟大现实主义爱国诗人杜身居茅屋,心系苍生,强烈忧患意识,笔底波澜倾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后世确立“诗史”光耀千古的忧国忧民形象。每读至此,思绪万千,总想有一天走进杜甫草堂,感受先哲以天下为己任的浓浓家国情怀。

  如今我来了,从千里之外古运河畔的太白楼来到杜甫草堂,徜徉于杜甫草堂追寻“诗史”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声,与杜甫在“杜甫草堂”相会。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一千二百五十八年飘逝而去,杜甫草堂几经修舍,杜甫站在草堂外眺望的凝重身影却仍在浣花溪畔徘徊。你还在俯望着府南河吗?

  这府南河当然不是一千二百五十八年前的府南河。一千二百五十八年前“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你携家带口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在“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茅屋居住,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今天,你的茅屋早已飞入历史深处,如今风景如画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著名文化圣地。

  幼小时就读过你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时家在北方,并不知道在祖国西南成都有您的家——杜甫草堂。难忘中学时光涌读不朽的史诗——“三吏”与“三别”,“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读懂你忧国忧民的情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倾慕你沉郁悲凉、雄浑奔放的刚忠人格;“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铭记你以诗诠世的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终于在杜甫草堂相会了!

  今天的杜甫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草堂内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今日的杜甫草堂即有诗情,又富画意。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伟大爱国诗人,你不会因杜甫草堂的兴衰感叹,你孤傲、挺拔的风骨也决不因杜甫草堂的兴衰而兴衰。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轻轻的慢慢的走过杜甫草堂红墙夹道的小径,久久凝视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少陵草堂,面对先哲,无限思绪涌上心头。

  我问杜甫,泱泱大国数千年的过往历史,茅屋不计其数,为什么只有杜甫草堂能超越一千二百五十八年的历史,难道只是因为你的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消瘦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渐幻化为屈原、白居易、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我猛然明白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襟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情感,不正是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传承的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穷年忧黎元”思想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情怀?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从历史的长河中奔腾而来。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即使杜甫草堂衰颓,这种精神也不会衰颓。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将永远奔流不息地传衍……

  杜甫依然徘徊在浣花溪畔的少陵草堂,我走出草堂,站在浣花溪畔,默默地久久回望“杜甫草堂”。也许,历史上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杜甫胸中那一片丹心?

  杜甫草堂凝结着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