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梦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启梦成电】在成电遇见更快乐的科研
——记校“百人计划”入选者、计算机学院邵杰教授
文:康至煊 曾菊华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5-11-01 10610

  “成电的科研环境非常好,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年轻的邵杰教授在大媒体中心接受着大学“新鲜人”的提问。他很愉快地说:“我非常享受在电子科大做研究、培养学生的幸福生活。”

01.jpg

携手“潜力股”,打开广阔的科研世界

  在移动视频、社交网络比较匮乏的时代,邵杰如何预见性地选择了大数据呢?

  时光“穿越”到2004年,邵杰刚刚在东南大学完成本科学业。他主动联系国外导师,顺利被世界百强名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录取,开始读博生涯。

  牛人也曾有“菜鸟”时,20出头的邵杰在陌生美丽的校园里,苦恼着选什么科研方向。他担心自己跟不上进度,就尝试着做一些方向的调研。邵杰确定了两个,一个是移动数据库,P2P数据的查询。另一个就是多媒体数据库。

  通过一个月的认真调研,邵杰发现自己对多媒体数据库比较感兴趣,于是就扎进这个领域潜心钻研。凭借着对科研前景的敏感性,他牢牢把握住了“潜力股”。多年后,他仍然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听起来,大媒体计算是大数据一个“高冷”的升级版。邵杰从“多媒体数据库”开始,成为这个“高冷”女神的“知音”。他用“接地气”的语言解释道:“大媒体可以理解成大数据加多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多媒体接口。”

  在大数据时代,多媒体的对象不断扩展,既有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也有用户的点击数据、社交媒体的交互数据等。它们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巨大。同时,新的软硬件环境更加融合了移动特性、社交特性,积极影响着大媒体计算研究。

  邵杰感到,科研“功力”在新的时代更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了。他现在从事的就是“位置、社交和媒体内容”三位一体的研究。以前只能处理百万级数据,经过五六年发展已经可以处理数以亿计的视频。

  邵杰对大数据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这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对数据分析的要求越来越多,我们也有能力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别具慧眼,让“人性化”的大数据做导游

  “说走就走的旅行”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毫无路线规划真的敢说走就走吗?别担心,大数据可以为你做导航。邵杰在研究大数据服务旅行的过程中,更别具慧眼,让大数据更加“人性化”。

  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一般基于最短旅行距离或时间来进行优化。然而,空间认知学方面的大量研究已表明,人们在选择路径时,其他的一些因素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本地人为外地游客指路时,常常舍弃那些难走、难认的道路,而给出容易走的简单路径,即使距离并非最短。

  邵杰说,此前,也有研究比较道路网络的近邻算法,致力于查得更准,跑得更快。“但所谓准确性和效率的问题,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实验结果。”而邵杰发表在ACM信息和知识管理国际会议上的论文《Travel Distance versus Navigation Complexity: a Study on Different Spatial Queries on Road Networks》(《旅行距离与通行复杂度:道路网络上不同空间查询的研究》)更加注重的是人的因素,以用户体验来进行测验。“就像通过用户体验来比较苹果的ios系统与安卓系统一样。”邵杰说,他的研究抛开了传统的冷冰冰的性能参数指标,更加注重用户感受。他的团队习惯于找寻更多的人,发放调查问卷,做user study。

  做“人性化”的大数据,对于邵杰来说是第一次。但他一向勇于创新,尝试过无数“第一次”。

  邵杰还记得读博期间,曾经在三个月中,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攻关下前沿难题。那时,他的导师申恒涛教授指出了一个研究方向——批量最近邻查询。“最近邻”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在1990至2005年这15年间也一直是数据库研究里非常热点的问题。传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一查询的速度改进,但在视频应用里需要反复调用查询,导致效率不高。

  “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邵杰立即接受了老师给予的任务,开始“攻关”。三个月后,他实现了批量查询方向的突破,可以同时输入多个查询,做批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反复查询,大大提高了效率。作为科研“新鲜人”,邵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数据库领域的顶级会议——IEEE 国际数据工程会议上。

  在科研前沿具有敏锐眼光,并不断创新,同时又有良师引导和环境熏陶,邵杰在“大媒体计算”领域收获颇丰。他的研究工作包括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和地理信息系统。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并编辑出版论文集两本,其中国际期刊论文11篇,另有十余篇论文发表在ACM 国际多媒体会议、IEEE国际数据工程会议和超大数据库会议等顶级会议上,并在第十七届高级应用数据库系统国际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

责任在肩,学生优秀就很开心

  一个特别的“缘分”让邵杰来到了成电。

  2014年,邵杰的恩师申恒涛教授来到电子科大工作。同年,学校组织第一届青年学者国际论坛,邵杰受邀第一次来到这所朝气蓬勃的学校。

  在来成电之前,邵杰已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过研究员,但成电还是给予他独特的吸引力。邵杰参观学校、计算机学院,和同行深入交流,他逐渐明晰自己的想法,决定在成电继续自己的“大媒体计算”事业。

  外行看来寂寞无比的科学研究工作,在邵杰这里却是另一番风景。他说,做科研需要和别人多交流多讨论。学习别人的工作,在阅读文献中与“大牛”们跨时空交流,这都有助于产生思想的碰撞,激发科研的灵感。

  计算机学院大媒体计算中心就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交流的机会。中心举办大媒体计算论坛,邀请国内外的院士、杰出教授一起交流、探讨。他们还邀请学界“牛人”做学术报告。这些学术交流让邵杰受益匪浅。

  来到成电后,邵杰不只埋头于科研,更把人才培养的责任扛在肩上。“看到我指导的学生在科研上做出成绩,我会感到由衷地高兴。”他指导的本科生胡刚,在大媒体计算中心才锻炼了一年,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在2015年ACM国际多媒体会议上,胡刚发表了论文《Exploring Viewable Angle Information in Georeferenced Video Search》,并获得了ACM SIGMM的资助,出国参会报告论文。

  在培养学生方面,邵杰喜欢挑战“高难度”。“有的学生天资比较高,老师把他培养成才带来的成就感就不是非常强。”这是邵杰幽默的说法,他愿意给更多的普通学生一些机会和帮助,让他们一步一步地接受训练,在各方面不断改进,成长为优秀人才。

  谈到对未来的期望,邵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人才,“像申恒涛老师一样,学生中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也有知名企业的高管,能看到自己的学生发展得好,就很自豪。”

  在科研方面,邵杰想做更有影响力的开创性工作,并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他更希望能为电子科大计算机学科的学术声誉提升做出贡献,这也是他所在团队的目标。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