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前,学校启动本科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支持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英才实验学院等13个学院成为首批获资助学院。这些学院将构建精英人才特殊培养机制,并通过先行试点与逐步推广,探索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选拔优秀学生,配备一流师资、创造一流条件、搭建一流平台,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业评价等多方面深化改革,为精英人才培育奠定良好基础。
围绕实施本科人才培养特区建设的举措、设想和预期目标等问题,学校新闻中心专访了13个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并将在成电新闻网、《电子科大报》和学校电视台陆续刊播相关报道,敬请垂注。
(请点击图片,观看采访视频)
培养学术精英人才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电子工程学院近年来一直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2014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清晰地提出电子科技大学要培养“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
学院也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在电子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状况的深入调查和对比,发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的院友中,院士、长江、杰青等“国字号人才”以及在国内外重点研究机构(院、所)中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人或学术带头人的数量,都与国内外同类高校存在差距。按照学院的人才培养规划及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学院致力于把人才培养重点集中在“学术精英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上,并把它作为精英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和切入点。
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努力,学院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或公司去年共计获得2900万元风险投资,显示出学院学生的不凡实力。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认为,在精英人才培养的三大类别中,我们还需要加大培养“学术精英人才”的力度,因此,学院决定设立“林为干班”,力求在“学术精英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今年5月,学院成为学校成立“立人班”的首批七个学院之一,组建了以“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的名字命名的“林为干班”(即“立人7班”)。“林为干班”依托“成电栋梁”工程,并作为学院综合配套改革内容之一,将学术大师对学生的指导前移到本科阶段,构建本硕博连贯式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开辟成长成才特殊通道,助力学业专长学生提前规划学术发展,以培养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为理念,旨在传承林先生“做一辈子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和爱国敬业的崇高品德。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合校内外优秀资源,搭建起学术大师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桥梁,聚焦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通过“六个百分百”计划(即100%科研计划,100%论文计划,100%实践计划,100%出国计划,100%健康计划,100%领导力计划),助力学生成长为基础宽厚、学术视野开阔、思维独到、德才兼备的电子信息领域的学术大师。目前,“林为干班”已经在九月份正式开班启动,班级采用虚拟班级模式,动态管理,学制三年(即本科3至8学期)。首批从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中选取了32名学生作为学员。
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我们对“林为干班”采取“本硕贯通培养”和“双重导师引导”的模式进行培养。“本硕贯通培养”即学员在本科期间可以提前选修高年级课程,可以在大四阶段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双重导师引导”即学院为每名学员配备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学术导师,期中校内学术导师由我院的优秀学术专家担任,校外学术导师由以学术见长的知名院友、学术大师担任。
首批“林为干班”校内导师队伍,包括聂在平教授、曾兵教授、杨仕文教授、胡俊教授、李宏亮教授、康凯教授、孙胜教授、陈建文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潘锦教授、杨建宇教授、樊勇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副主任徐锐敏教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程钰间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陈益凯教授等,为林为干班的同学们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撑。“林为干班”将通过集中校内外优秀资源,在学术导师引导、经费支持、实验室资源、研究条件、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六个百分百”计划助力学生成长为学术精英人才。
同样,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相适应,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机制都将进行调整。目前,学院正在逐步细化、完善精英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努力建成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学术精英人才的成长创造优良条件。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