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愿巴黎的玫瑰永不凋谢
文:董惟琛 来源:成电校友 时间:2015-11-16 2739

  昨夜,埃菲尔铁塔黯淡无光,世界却闪亮着红白蓝三色。一处处地标式建筑换上红白蓝的灯光,为巴黎祈福。

  恐怖分子的残暴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们的行为表示着,他们不是为与警察谈判达成诉求而来,他们似乎只是为屠杀而来,为制造恐怖气氛而来。

  在全世界人民共同谴责恐怖组织泯灭人性行径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人性中更多的是美:住在附近的居民看到街上的遇难者遗体,纷纷从窗户丢下白色床单将其覆盖;在撤出法兰西体育场时,法国球迷高唱《马赛曲》,互相鼓劲,驱散恐怖袭击带来的恐惧;还有网友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场#porteouverte#(开门)运动,呼吁人们对滞留在街头的那些惊魂未定的陌生人打开家门;巴黎的出租车司机关闭计价器,免费运送彷徨无助的人回家……这一个个暖心的举动都在向世界传达着一个信息:巴黎人民永远不会向恐怖主义低头,灾难面前是这个民族的无畏和坚强、团结和有爱,向着阳光永不低头。

  正如法国总统奥朗德所说,“法国不会让自己被吓倒。”法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这也是对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做出的最强有力的回应。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1942年那一代二战时期法国人的影子。在德军占领巴黎后的一天清晨,几乎所有巴黎女人,在一个叫“洛希亚”的卖花姑娘的鼓励下,都手捧鲜花、面带笑容地站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两侧,眼神里是一种相信未来的坚定。这则消息给了远在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和他的自由法国的战士们极大鼓舞。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将军还专门找到了洛希亚,并且将她称为“巴黎的玫瑰”。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写道:“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法兰西民族在经受这类灾难以后,展现出的是人性中善良、美好、热爱生活的一面。或许战争与恐怖袭击会给人们带来惊惧与恐慌,但这些负面的情感都会慢慢地被人们散发出来的温暖所渐渐治愈。尽管在这次恐怖袭击中,巴黎人的生活被冲击,殷红的鲜血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但这并没有改变人们心中的善意。

  在地球的另一边,新疆警方连续追击56天,全歼一批暴恐分子。这两起事件都在警示着我们,恐怖主义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市场,依然在威胁着社会的稳定,我们时刻都不能松反恐这根弦。当代中国青年理应坚定的紧握反恐这面大旗,向世界大声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拒绝恐怖活动。我们既然不能挽救恐怖分子已经泯灭的人性,我们就只能尽力做到不让他们伤害到更多的人。

  这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希望,这个世纪不再是政治的世纪、流血的世纪,而是回到那个生活的世纪、流汗的世纪。愿巴黎的玫瑰能继续在人们的心中传递下去,用芳香温暖人心,永不凋谢。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