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2月7日中午,受电子工程学院邀请,校“百人计划”入选者陈彦教授做客“我和教授有个约”活动,与学院“林为干班”学子共话“本科生如何做学术研究”。
陈彦教授走进“淘学驿站”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放在桌子上的投影仪和电脑。他说,“今天我希望能与大家面对面地交流,而不是一场学术报告。”陈彦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针对“本科生做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他认为要满足三点:数学好,英语好,编程好。陈彦教授表示,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强大的数学能力是以后开展数学研究的基石;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中文论文的延迟性,大家也需要经常查找一些英文原版文献或论文,因而英语基础也是对于本科学生的一个考验;而编程则是数据处理的方法,这一点与陈彦教授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他提出,本科生可利用的时间有很多,学术方面的研究意在“想与不想”,即你是否愿意下苦功夫去做研究而非功利性地去与导师互相牵制。
2012级彭军杰同学表示,“今天的‘我与教授有个约’活动,给自己的毕业设计带来了灵感,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面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产生了很大启发。”
“林为干班”(校立人7班)通过整合校内外优秀资源,搭建起学术大师与青年学生之间的桥梁,聚焦学生学术能力提升,通过“六个百分百”计划(即100%科研计划,100%论文计划,100%实践计划,100%出国计划,100%健康计划,100%领导力计划),助力学生成长为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思维独到、德才兼备的精英人才。
相关链接:
陈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之后在马里兰大学ECE系攻读博士后,担任美国原点无线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美国马里兰大学兼职研究员。在多媒体网络、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以及信息安全的算法研究和相关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2015年入选第五批校“百人计划”。
在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5篇为IEEE顶级期刊,包括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JCR 1区)、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JCR 1区)、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JCR 1区,CCF A类)、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JCR 2区,CCF A类)等。所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800余次。拥有美国专利12项(其中5项获授权、3项已转让)。获2013年国际通信旗舰会议(IEEE GLOBECOM)最佳论文奖、2010年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马里兰大学电子工程系2010年未来教职员奖学金(Future Faculty Fellow)以及2011年优秀博士论文荣誉奖。IEEE高级会员,担任多个IEEE国际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以及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