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科技工作会】邹见效教授:抓住机遇 强化特色 深化根基
文: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12-30 7851

07.jpg

  近日召开的学校科技工作会,很好地回答了学校科技工作的“方向”和“发力点”问题。可以说,坚持三个面向、追求一流科研、支撑学校早日实现两个“一流”的战略目标,是全校科技工作者的共识,也是自动化学院的必然选择。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学院在基础研究、行业交叉等方面既有成绩,也有不足;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认为,学院要在基础研究、行业交叉、特色研究中心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学院未来的科技工作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基础。

  首先,在基础研究方面,学院在“十二五”期间获得了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连续三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主持起草电子仪器国标3项、国军标2项;年均发表SCI论文100篇,是2010年的2.7倍;有10篇论文入选ESI全球工程领域前1%高被引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从四年前的16.7%提高到现在的30.3%,2015年又以牵头单位身份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经费834万元,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资助。 

  学院之所以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了比较大的力量,正是因为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基础研究对一个工程性和应用性都比较明显的学科的重要支撑意义。毫无疑问,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过去五年学院的科研工作从基础研究的发展壮大中受益很大,这也更加使我们认识到,学院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但是,基础研究的范围也很广泛。因此,对于学院而言,在着手强化基础研究之前,首先要找准方向、明确定位,而不能全面开花、齐头并进。正如李校长在科技工作会讲话中所说,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工程技术中寻找前沿研究方向、凝练基础科学问题,这样就有了“切入点”,也有了“针对性”。

  随着自动化与制造、能源、电力、汽车、航空、生物医药等诸多行业的交叉融合,我们所研究的自动化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交叉跨界。这既对我们寻找和凝练基础与前沿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

  其次,面向行业方面,过去五年学院也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自动化学院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下共有“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等7个重点学科方向。表面看来,学院的方向比较“窄”,但实际上当我们从“电子行业”迈向“行业电子”之后,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

  在信息化社会全面推进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自动化就是如此。它不是一项具体的技术,而是整个社会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的变革趋势。除了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汽车、生物医药、服务等都将在“自动化+”的蓬勃发展中受益。

  例如,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通过控制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探针,开展细胞壁的硬度、脆度等物理特性检测,从而为检测肌体的癌前病变、开发相应的医疗仪器和药物等提供科学的、量化的依据;通过提升风电机组“追风”和太阳能电池板有效“捕获”阳光的能力,提升发电装备的效率;我们研究的用于纯电动及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使“智能汽车和绿色汽车”从理想变为现实。

  每一次学科交叉,都将是我们在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的“双丰收”。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产业的升级改造,“自动化+”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不过,在这里,我们要正确处理“传统优势”的继承与发扬问题。在“自动化+”里,“自动化”是本位,“+”是交叉容和。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展得好,“+”的过程也就更顺、效果才能更好;反过来,“+”得更好,“自动化”这个学科本身的优势和地位才会更加巩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学院在军事电子测量与仪器、复杂系统综合测试与诊断等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方向要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强化。

  再次,在特色研究中心方面,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学校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使其真正发挥学科交叉、跨界研究的引领性作用和平台作用。机器人本来就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以程洪教授团队所研究的“外骨骼机器人”为例,可以看到生、机、电的深度交叉融合。而“外骨骼机器人”只是“机器人”大家族中的一种,要使整个“机器人家族”繁荣发展,需要更大范围的交叉融合。

  机器人研究中心从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团队的研究,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机器人研究中心也积极开展与产业界的合作,并积极推动四川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基础零部件和社会服务型机器人等方面的发展。如此,以机器人研究中心,形成了学科与学科、科研与产业的“联盟”。在未来一段时间,机器人研究中心将按照发展蓝图,向更高的科学目标和产业目标努力。

  最后,科研管理方面,我们已经实施了几项主要的改革。第一是分配体制改革。从2014年起,学院实行以“激励”为主的分配体系,强调目标导向,将“目标责任制”和“绩效积分制”相结合,提高“浮动”收入比例。从这两年的实施结果来看,该项制度效果良好,而且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第二,大力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学院成立了专门的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制定配套资助奖励办法,重点引进了一批具有学术发展潜质的海外博士和博士后到院工作。2015年申报学校专任教师岗位的海外博士比例达到100%。第三,鼓励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学院制定了《面向跨团队的基础研究支持办法》《学院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的资助办法》《学院中央高校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着力推动学院的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等。

  总之,2015科技工作会的相关精神,与自动化学院的思考和实践十分契合。过去五年,学院的科技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相信,在学校的引领之下,经过未来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必将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的自动化学科的目标和学校“两个一流”的目标迈出一大步。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