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去国五载情归成电
1996年,正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之时,江苏是当时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一年,冷甦鹏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前往南京的信息产业部电子28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电子集团第28研究所工作。
20多岁的他,血气方刚,凭着在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一头钻进军用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工作中,担任一个项目主持设计师。 他负责的这个项目通过部级鉴定,并在之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就在干得风生水起时,他选择了辞职。项目结题答辩完,他踏上去新加坡的求学之路。
2001年1月,冷甦鹏来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院,开始攻读硕士学位,但是他认为自己应该更加进一步,于是在一年后申请转为攻读博士学位,并更换了导师和研究方向,从事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研究。
博士阶段并不轻松,历经了诸多艰难。奖学金总共只资助三年,在到新加坡的第四个年头,冷甦鹏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必须在第四年拿到博士学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博士毕业后,冷甦鹏在南洋理工大学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从事下一代无线网络研究,先后任研究助理和研究员。一年后,他开始思考到底去往何处的问题。
2005年,电子科大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冷甦鹏在假期回到母校,和时任人事处处长进行了深入交流,相谈甚欢。
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冷甦鹏离开新加坡,作为引进人才加盟母校。“回来后,发展空间会更大些。”
从生活中寻找课题
回国后,冷甦鹏加入到通信学院毛玉明教授团队,并逐渐成为团队的骨干和核心。
由于在业界真刀真枪地干过四年,又在海外研修了五年,来校工作也近十年。这种丰富的经历,使得他对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实践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会。
他说,国家现在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对高校而言,这就要求我们的科技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冷甦鹏看来,科技要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不仅仅是发一些论文和做项目。
2008年,冷甦鹏应美国合作教授的邀请,前往奥克兰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与科研项目合作。在美国三个月,他与美国合作伙伴开始了车联网技术的研究。
“在道路两边建设类似于wifi的系统,使得车与车之间可以自由通讯,访问路旁系统。还可以通过这个网络系统,及时发布安全警告,提醒驾驶员及时刹车、危险报警等。”他介绍说。
三个月时间虽然很短,给他的收获和启发却很大。回国后,他继续这一方向研究,并且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在这一“挺有意思的”领域,冷甦鹏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今年暑假,他指导的博士生邵彩幸在第十届IEEE国际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这也是我校在该会议上的首篇获奖论文。
该会议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高水平无线网络会议,《基于车队模型的车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网络连通概率的分析》研究了基于车队模型的车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车辆间及车辆与路旁单元间的通信连通度问题,分析了网络连通度概率与道路的车辆密度、车辆通信半径、基站距离等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成果对未来车联网系统的布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也时刻关注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与中科院山地所一起监测龙门山的地质灾害。“我们希望做出成电特色,把通信组网加到监测系统中,使得传感网在恶劣环境中能抗高温高湿,有较强的抗毁能力,在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时。能及时、可靠地把湿度、温度、雨量、图像等信息传递出来。”
除了这些,冷甦鹏在智能交通方面也有所涉足。他与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合作,为北京机场研制智能交通系统,希望解决恶劣天气机场乘客滞留转移等问题。
冷甦鹏认为,作为现代社会须臾不离的通信技术,和行业结合起来,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他的这个观点,也契合我校现在力推的从“电子行业”到“行业电子”的科技工作思路。
冷甦鹏还积极参与我国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制定,研究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的管理、调度、充电中的应用,带团队与华为、思科、中兴、迈普等行业巨头合作……他在科研活动中不断践行自身信念。
争取国际资源为我所用
如果从2001年在新加坡读博算起,冷甦鹏和国外的科技合作已经十多年了。他与挪威Simula国家研究实验室、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奥克兰大学等都建立了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他活跃在国际学术圈,积极争取国际科技资源。
FP7是欧盟首要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科技计划,投资高达505.21亿欧元,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和产学合作、国际合作等,能够参与这一项目,必须具备国际认可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2012年,通信学院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成功申请到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下的人力资源计划“玛丽·居里行动”所资助的“国际科研人才交流计划”。冷甦鹏作为该项目校内负责人,组织实施相关研究工作。
这个名为“移动社会网络中计算与组网的跨层分析与设计”的项目,提出将作为高层应用的社会计算、社会网络,以及底层无线通信网络相结合,进行跨层设计,开辟移动社会网络技术新的研究方向。项目组成员包括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
冷甦鹏认为,移动社会网络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效率,方便人们的生活。目前,这一项目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现在全力以赴做演示系统。“一个基于校园学生社团的演示系统,7个合作单位都可以用,是一个半开放式系统。”这一项目完成后,也将有力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他建议,青年教师一定要通过“走出去”研修、参加国际会议等,尽量拓宽学术视野,我们还没有达到引领世界科技潮流的地步,因此要在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快速掌握最新研究动态,从顶尖专家那里得到建议和启发。
冷甦鹏说,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和团队赶上了学校快速发展的列车,也必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张娜 / 审核:张娜 / 发布: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