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寒”过后一天的下午,迈着轻快的步伐从清水河校园主办公楼出来,沿着湖边小径徐徐前行。南国温柔的北风迎面飘来,有淡淡的清香,才发现不远处,盛开的蜡梅花密密地俏立枝头。薄薄的黄色花瓣如蜡一般像是半透明的,清香四溢娇嫩的鹅黄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迎着成都的冬天,腊梅在静静绽放等待那“春天”的到来。我凝视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腊梅花,回想刚刚与神往许久确有初次见面,老师的交流,思绪翩翩内心久久不能平息。
还记得初入清水河校园,有的只是对新天地的好奇、憧憬和小小的忐忑不安。不安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和故乡为未知的学习和独自生活的小小不安,憧憬是对未来希冀的美好期待。时光荏苒如今大三了,一路走来,温暖的记忆点点滴滴都涌上心头。清楚的记得:大二暑假和好友相聚,大家不约而同回忆起难忘的高考,那携手相伴的情景。回家后抑制不住,情感喷涌而出,写下我在大学期间的第一篇“短文”——《清水河畔忆高考》并把此稿和随后写的《清水河畔看科大》一并从网上投寄到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开始了我的文字写作。
从此就陆陆续续从网上往新闻中心投稿,一年半过去了,没有主动与编辑老师打过一次电话也没有走进新闻中心与编辑老师道一声“感谢”,而我写的“短文”陆续在新闻中心“银杏海”栏目发表。爸爸、妈妈看到我写的“短文”发表了既欣慰也有点自豪,常常提醒:你一定要去看看编辑老师,感谢老师对你的培养。学习紧张和不善于主动和老师联系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一直到拖到今年“小寒”节后,才鼓起勇气走进新闻中心。素无谋面的编辑老师见到我亲切地嘘寒问暖:“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早就在认识了,关切地了解我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询问我学业上是否还想继续深造”。那关注的眼神、鼓励、恰好的交流,温暖着我,让我身心得以放松,可遗憾的是直到走出新闻中心我才想起都忘记向编辑老师说一句感谢的话。
我神往已久初次见面的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的编辑老师是怎样的人?时间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他们对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认真、谨慎、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来对待作者的文字,无怨无悔为“他人做嫁衣”。我深深地知道每一篇作品,从粗糙到精致,从可能默默无闻到被广泛接受,都需要编辑精心地加工、打磨,每一篇好的作品的背后,都有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编辑在关注着作者的成长。无疑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聚集着这样一群具有谦虚、奉献品格和培养、提携学子胸怀的优秀编辑,因为在新闻中心的关注下,“银杏海”栏目已经成为成电爱好文学的学子初涉写作成长的文园,也成为成电学子们留恋难忘的精神家园。
国学大师梁漱溟说:“文学是与哲学相辅而行的,人人都应受点文学教育,以领略人生,反省生活,领略生活。” 是啊,这个世界是需要冷静、睿智、理性有科技创造力的理工学子,但是这个世界同样也离不开有着丰富人文情怀的文学社科学子,电子科技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就必须要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感性的人文情怀和理性的科学探索精神于一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优的学子,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积极践行“电子科技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号召,从引导学子们“受点文学教育,以领略人生,反省生活,领略生活” 入手,提升学子们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并为培养学生成为感情丰富、人文情怀浓郁、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优秀学子,提供了最好的实践舞台。
仔细想想,梳理我在成电两年多的点滴经历和体会,在电子科技大学,不仅是新闻中心,也不仅是我学习就读的外国语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的每个学院,不都是这样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和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吗。这不就是电子科技大学砥砺近六十年“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精神代代传承的真实写照吗!是!这就是一代又一代电子科大人浓郁强烈“为国育才”炽热情感的最好写照!
是啊,近六十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和一代代电子科大人始终坚守“站在国家的高度看自己,把个人的选择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的报国情怀,弘扬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电子科大精神,以一颗澄澈赤子之心“为国育才”。如今“桃李满天下”的成电人为理想青春无悔的澄澈赤子之心就如迎春开放的腊梅花,凌霜斗雪、风骨俊傲、不趋荣利、坚毅、高洁,深深根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为报春讯凌寒笑,花放东风第一枝”。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清水河畔的腊梅仿佛又闻到春天的气息,花开了,花开的分外娇媚。啊,清水河畔的腊梅花正含苞怒放!那深深根植于祖国南北的“腊梅花”想必和清水河畔的腊梅花一样,在神州大地、天涯海角含苞怒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想到这,我心里,暖意融融……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