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海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温《货币战争》的几点启示
文:李思扬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16-02-05 6757

  《货币战争》讲述了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三百年间,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描写了欧美银行垄断家族对世界近现代历史演变重大而又鲜为人知的影响力。

  《货币战争》还提出中国要全面打赢货币战争,应该在房地产泡沫后怎样投资、应该怎样发展国内经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以及使用好美元储备等诸多当下最切中,中国经济发展要害的一揽子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全面审视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临的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潜在风险、对如何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有一定借鉴意义。

  由于选修经济学课的缘故,从去年开始我就比较关注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财经报道,渐渐发现进入2015年后,中国经济成为世界资本市场讨论的焦点。在前不久举行的2016年达沃斯经济论坛,金融大鳄索罗斯说:“中国经济正在走向硬着陆,并且会加剧全球通货紧缩。”我们很明确的看到以“空头大师”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做空势力正在背后捣鬼,意图做空中国的股市和汇市。

  面对嗜血“大鳄”的隔空喊话,中国政府明确表示:“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会认真对待,一切做空势力都不会有好结果的,他们将面临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和法律风险”。

  我们中国能否抵抗超级国际金融集团“国际银行家”对我们发动的“货币战争”,今年寒假,在持续地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财经报道和选修经济学课的过程中,我又一次重温《货币战争》,有几点感想与大家共勉:

一、要时刻警惕中国金融开放带来的巨大风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一直放在贸易与投资之上,而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则十分谨慎。实践证明,这一策略避免了中国经济在转型的起步阶段中遭受巨大的冲击,是正确的。但随着中国不断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金融服务业现在已经逐步对外开放,外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已经进入中国。中国国内现在已经出现严重的资产泡沫,人民币贬值压力越来越大,中国金融领域已经面临巨大的冲击。《货币战争》一书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警示,提醒中国政府在进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金融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对超级国际金融集团“国际银行家”也要有充分的认识,中国能够积极有效应对,以避免遭受惨重的损失。

二、要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潜在危机

  眼下,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已经回升,但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困难仍然有很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如不能彻底解决,很容易使中国经济发展再次走回过去的老路,从而逐步演变成为世界下一轮经济危机的新起点。

三、中国要充分正确认识货币的重要性

  《货币战争》这本书揭示了通货膨胀的观点: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如何应对超级国际金融集团“国际银行家”和不断变化的世界金融市场,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虑的问题。

四、确保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

  俗话说:“手中有粮 心中不荒 民以食为天”,只要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中国就不会有大的变化;确保中国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中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确保中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即使允许外资入股,也要把外资入股控制在可掌控范围内,以确保中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牢牢掌控在中国人手里;确保中国金融改革健康稳定发展,要确保中国金融业务限制发行金融衍生产品,杜决不良贷款大幅攀升。

  对外开放至今的三十八年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目前中国出口受国外市场货币危机影响,增速下滑,对GDP拉动作用日渐减小;大规模投资不可能长期持续;只有依靠提升国人的收入和消费结构,中国经济政策才能做出重大的调整和转变,才能推动经济继续稳定增长。我们看到,随着收入增长,国人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中高端消费增长强劲,这也是中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无论从世界范围的其他国家看,还是从国内的经济现状看,在内需上做文章是中国正确的选择。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游高达1.2亿人次,海外购物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保持温和水平,央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人民币汇率的适度调整,也是处于合理区间的正常修复。而A股市场的波动,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本身、监管体制和投资者的不成熟,并不能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的晴雨。事实胜于雄辩,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强劲引擎。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这个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见或不见,就在那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