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13晚七点三十分,在经管楼C103多媒体教室,经管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中心研究员范为开展了“2016年‘新常态’并非‘新周期’”的主题讲座,并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前来聆听他对金融的独特见解。
讲座伊始,范为谈到了近年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为史上第二大的经济危机,最近的这次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大规模的全球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国际金融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政策的宽松程度甚至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低利率政策。范为认为央行进行的宽松政策是无效的,甚至已经背离了这一政策的初衷,宽松政策只能对经济发展起到脉冲效果,并不能促使经济长稳发展。
随后范为分析了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美国国贷收益率反映出美国经济还存在继续增长的潜力,而美国资本市场则可能因美联储的关系进入“短暂蜜月期”,但美元汇率、石油价格等依旧会有波动。不久前G20对美元的贬值、美元的加薪周期,可能导致金融波动甚至引发小型金融危机。范为认为中国财政赤字并不严重,而且财政政策优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部分压力但并不会产生危机,而巴西则难逃此劫。部分国家和地区因其赤字率束缚了财政政策空间,日本、欧洲国家经济将走向衰退,香港则可能因为深圳金融中心建设而使其地位有所下降。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下行较为严重,但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一半由市场主导一半由政府主导,西方经济体制是九成由市场主导一成由政府主导,所以在经济衰退时,中国“对冲”经济衰退的能力远大于西方。范为认为“经济新周期”是一个伪命题,受资源分布不均匀,城市内外二元化及其他各类因素影响,中国国民消费能力低下。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债务复利血癌”怪圈。但是因为政府干预等原因,中国经济无法正常周转,目前看来央行实行的宽松政策只能算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谈及中国经济增长时,范为认为通过制度改革或者创新创业推动技术进步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好方法,其中创新创业是一个很棒的选择,但该过程可能异常缓慢。在范为看来,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他认为“新常态”是政治稳定,经济增长持续低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新形势。讲座即将结束,范为以自己特有的幽默风趣地方式给出了自己在现今中国经济状态下对资产配置的建议,并以此作结。他诙谐的语句和有趣的案例博得了在场同学阵阵笑声与掌声。
现场的学子表示,本场讲座金融视角独到,让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波诡云谲、变幻多端的金融世界。相信经过本次讲座,大家必然会对金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会对自己即将学习的金融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
编辑:李思扬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