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即将毕业的机电学院学生史改革有着诸多头衔:“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四川省优秀毕业生”、“成电杰出学生”等,但这些在他的好友口中鲜少提及,他们对史改革的欣赏与喜欢似乎更大一部分来自藏匿于这些荣誉背后的“另一个他”。而这份真实使得我们在对榜样的优秀进行追根溯源时,会发现他们不仅杰出,也很真实可爱。
“人生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找一个意义。”毕淑敏的这句话被史改革铭记在心,也实践于行。史改革所要寻找的人生意义,或许不止于自我的优秀,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传播这种优秀。
“从不服输”不只是高喊的“鸡汤”口号
如果说成为“成杰”是耀眼的,那么史改革四年前初入成电时就是平凡的,四年的磨砺让他所有的努力和积淀开始发光。
史改革作为贫困专项计划生进入成电,和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另外28个同班同学一起组成了机械六班,也是全校唯一一个专项贫困计划班级。大一伊始,班里的成绩在学院比较靠后,史改革也很在意高考成绩不够理想的事情,正是这种在意时不时地提醒着他——“既然大家都一样,我凭什么比别人差?”带着这样的拼劲,大一大二期间史改革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甚至还给自己列出了“三不”原则:考试不能低于80分,不能打游戏,不能谈恋爱。七百天如一日地坚持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基本整天都会泡在图书馆。在第一次期末考试时,史改革收获了学院第一的成绩,也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有点特别的名字。
大一下学期,史改革担任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因为大家的入学起点较低,六班在第一年的成绩并不理想。作为班委的史改革感到责任重大,为了改变班级的学习风貌,调整大家的学习状态,他和其他班委一起组织了多次班会。“凭什么我们比别人差?”这个曾经他独自面对的问题被抛到了全班同学的面前。大家不厌其烦地讨论,如何能够齐头并进。他们尝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班级讲堂,实行了严格的早晚自习出勤制度。史改革会组织大家在期末前一个月,集中利用晚自习时间,班里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大家梳理和归纳知识。他自己一定会提前将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难题错题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史改革不服输的意志也感染着每一个同学,临近期末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图书馆有“专属座位”,即使是单独自习的人,遇到问题时也能随时在图书馆的某张桌子前发现班里的“学习小组”正在一起讨论。
三年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加权平均分取得了专业第一。机电学院每年举行的优秀班级体答辩下来,在辅导员王伟强的眼中,机械六班都是“最令我们惊喜的集体”。2015年,班级以几近完美的班级总成绩与学生表现当选为2015年学校的“陈邦清班”,实现了“逆袭”——“成杰”与“邦清班”的“双杀”。
“你要找到成就感,这才能促使你变得更好。”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必须自己独自面对枯燥和寂寞,史改革在对抗自己的不甘与松懈中不断发现、获得成就感;而与一个集体的共同战斗让分享的喜悦蔓延,则是更大的成就感。
从机器人“小白”到冠军“蓝地毯”
大二时,学校举行了巡线机器人大赛,虽然史改革对机器人一窍不通,但是在同学的“怂恿”下参加了,这也是他参加的人生中第一次机器人比赛。因为当时他们的团队十分年轻,技术经验并不成熟,加之电子科大机器人比赛的门槛很高,因此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史改革的队伍也还是与奖杯失之交臂。但是这次比赛却无形中为史改革开辟了新的认知领域,直至现在,史改革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自己制作的机器人赛车在赛场跑完全程时激动的心情。
经过一年的基础知识和竞赛经验累积,史改革在大三的时候加入了校RoboMasters机器人队。此后,他的生活节奏快了许多,为了平衡专业学习和比赛投入,史改革也牺牲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凌晨两点的清水河成为仅有的“残酷诗意”。“尤其在总决赛前一个月,”史改革回忆说,“那段时间简直就像噩梦一样。”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机器人训练和操作,团队对机器人的调试和组装工作必须在夜晚进行。白天机器人出现的问题在晚上解决,新制作出来的机器人在第二天又要马上投入到训练中去,就这样通宵达旦的工作,每天基本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纸箱、地板这些能躺的地方都变成了队员们的床。
“两位何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尤其是在细节上。”其实除了何俐萍、何倩鸿两位严格要求的指导老师之外,全队的总领队骆德渊教授一向以严厉著称,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极致的快,绝不拖泥带水。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半决赛第一场时,他们队的机器人出现故障导致了第一场失利。赛后,“老骆”严厉地训斥了他们一顿。当时史改革正在吃盒饭,“老骆”向他说“要吃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赶紧吃,不吃扔了马上去处理故障!”史改革好强的劲头涌上心头,立即丢下盒饭就去处理故障。
艰苦的赛前准备带给队伍的是比赛时的绝对自信,他们相信自己满意的作品能够达到傲视群雄的水平。所以赛前准备的日子虽然是艰辛的,但换来的是正式比赛时赢得胜利的游刃有余,他们终于不负众望地以“快准狠”的比赛风格赢得了全国冠军。
机器人大赛的颁奖典礼被命名为“大师之夜”,每个获得奖项的队伍将走过属于工程师的“蓝地毯”到颁奖台领奖。在那天,史改革觉得“自己体验了一次做明星的感觉,那是我参加过的最豪华的颁奖仪式”。在乘车到达现场,走过蓝地毯,在地毯尽头的墙上签名,被媒体的闪光灯包围,史改革形容那一刻的感觉“震撼而美妙”。
不会“碎碎念”的文青不是好的志愿者
在RoboMasters校队里担任指导的还有之前的机器人队队员黄山,在这位雷厉风行的学姐眼中,史改革“话少,做事却很可靠”。而在同龄人看来,史改革同样可靠,但却是不折不扣的“话唠”。
史改革来自河南,生活中是典型的北方人,爽朗并且健谈,与备赛时相比有些判若两人,和同学一起吃饭的时候都是天南海北地“侃”。“好能说,经常‘碎碎念’很久之后才能说到重点。”虽然忍不住吐槽,但大家却很喜欢听他讲话,无厘头却“很幽默”。
“碎碎念”之外,史改革也懂得享受独处的时光:“周末在图书馆一泡一天的感觉还是很惬意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他通常不会带手机自习,有时也会带一个老式手机,他称之为“考研机”。这时候他会选择翻开一本本科幻小说,一看就是一整天。他谈起自己看过的科幻小说合集时很是亢奋,不断重复着“作者那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思维缜密的逻辑”。科幻小说几乎占据了他从小到大的大部分闲暇时光,他虽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一本像样的科幻小说,但是也一直保持着写随笔的习惯,记录着自己的生活轨迹。“有时候看看自己写过的东西,会收获一些惊喜。”
得益于科幻小说的阅读,史改革自幼就不乏想象力。小时候的他因为好奇,喜欢鼓捣机械产品,经常将机器拆分了,然后能够完整地组装回去。在小学的时候,史改革突发奇想用竹子和铁片发明出了一种短剑玩具,在当时也成为风靡全校的“科技产品”。“我一直比较喜欢动手操作,也算是给我现在的科创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
“大一一定要专注于学习,夯实基础。到了大二、大三要勇于尝试去做一些不同的事。” 大一暑假,带着一份“想去大山走一走”的渴望,他加入了“将爱远行—走进大凉山”支教队,和其他队员一起奔赴偏远的凉山州会理县,成为一名志愿者教师。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那些孩子们可能产生的影响,他努力将自己所有的正能量与自信心不断放大,鼓励孩子们找到努力的方向。有高中生对历史知识感兴趣,他就与学生一起讨论,两人在夏夜的星空下彻谈整晚。
从“邦清班”到机器人队伍,再到支教队,他对于每一件事情都全力以赴的热忱具备着极大的感染力,而这种能够传播的“杰出”,也是他最可贵的地方,不仅能够身体力行地严于律己,他能够带动一个集体一起从此岸出发,一起抵达光明的彼岸。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