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科院院士杨雄里教授做客名师讲堂谈视网膜研究
文:教师发展中心 医学院 图:医学院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16-05-16 4578

  5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教授做客我校名师讲堂,围绕“对脑科学前景的思考“及“视网膜研究”的主题,与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师生开展学术交流。讲座由医学院院长杨正林主持。

【照片】杨雄里讲座-3.jpg

  交流中,杨雄里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在脑科学研究方面多项研究成果及研究心得,他强调:“应用多学科研究技术在不同层次上的研究,并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之后,杨雄里教授重点围绕“视网膜的神经生物学”与我校师生展开交流。杨雄里教授结合实例,向在场师生讲解了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和染色技术、分离单个视网膜神经元及膜片钳记录等视网膜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技术。杨雄里教授分析了视网膜多巴胺在屈光发育和近视形成中的作用,并针对“视网膜多巴胺水平的降低是否影响屈光发育?” 这一崭新研究问题与在场师生开展了探讨。

  与会师生对讲座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就视网膜的神经生物学的相关问题与杨雄里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杨教授对我校师生对学科前沿的敏锐度表示赞许,其中部分问题其本人已对此进行过思考,并提出了一种工作假说。

  杨正林表示,听取了杨雄里教授的讲座后,大家对视网膜方面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工作思路。本次讲座为学校、附属医院师生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和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同时,他建议与会师生在开展研究时要多借鉴杨雄里教授团队的实验设计思路,改变思维方式,争取早日找到新的研究突破点,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本次讲堂由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医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主讲人简介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现任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脑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应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染色技术,并与药理、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不同侧面对视网膜中信息传递的调控在几个层次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水平细胞所接收的光感受器信号及其相互作用方面作出了新发现,修正了传统的观点和合作者首先报道视杆-视锥间电耦合因背景光而增强,在国际上被列为80年代视网膜研究中的突出成果,率先发现了视锥信号在暗中受到压抑的新现象,并对网间细胞及几种神经调质的参与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名师讲堂于2014年10月启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来校作专题学术报告,旨在加强广大师生与知名学术大师间的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开拓学生视野。


编辑:李思扬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