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沈忠祥教授做客物电论坛
文:物电研究生科 来源:原物理电子学院 时间:2016-06-06 9392

  6月3日下午,应物理电子学院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沈忠祥教授来校进行访问,在沙河校区科研楼204会议室为科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Reconfigurable Water Antennas”的精彩讲座,介绍了可重构水天线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成果。报告由物电学院杨雪松教授主持,学院老师、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报告会。

fe466b53b4225dc88782567b27472c3e.jpg

  沈忠祥教授介绍了Water Antennas应用背景。他说,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其陆地面积有限,海洋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洋面积,Water Antennas的研究应运而生。由于水具有很高介电常数(约为80)以及它的可塑性极强,因此Water Antennas在天线小型化、共形方面有巨大优势。沈教授简单介绍了Water Antennas在漏波天线中的应用,利用可重构技术(控制水槽中水的多少)实现漏波天线的频率扫描特性,并具有很宽的工作频带。沈教授及其团队还研究了利用海水实现高增益动态天线,利用像喷泉一样的水柱作为辐射体,实现天线性能,具有很好的环境兼容性和隐蔽性,其团队改变天线的馈电方式,利用并行馈电极大地提高了动态水天线的效率。最后,沈忠祥教授提出可重构水天线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报告后,老师同学们与沈忠祥教授积极讨论。沈教授介绍了测量工作要在海洋中实地进行,测量难度较大;并指出根据现有测量数据发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对水天线的工作影响不大。

7232646cc5166b40e2886ebdc135096f.jpg

  沈忠祥教授还鼓励大家加入IEEE,特别是Student Membership,指出IEEE协会大部分支出是在Student Member上,同学们可从中收获很多。


相关链接:

  沈忠祥,教授,1987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在东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于1997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4年,沈教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1997年,他在加拿大的Dev公司工作,担任高级技术人员。1998年,他先后在哈佛大学的 Gordon McKay实验室和密歇根大学的辐射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他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并任教至今。2009年,沈忠祥教授担任了IEEE天线与电波传播/微波理论与技术新加坡分会的主席。2010年7月到2014年8月,曾担任IEEE天线与电波传播新加坡分会活动委员会主席,现任IEEE新加坡分会秘书。沈忠祥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型平面天线的设计,频率选择器件的分析与设计,以及射频/微波器件与天线的混合调制技术。沈教授至今已经发表(合作发表)期刊文章140余篇,会议文章120余篇。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