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由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正林教授牵头,并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国家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温州医科大学等5家单位共14位临床和基础研究专家共同申报的“眼耳鼻喉口腔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部“精准医学”重点项目立项,并将获得国家专项资助资金1300万元。今年科技部“精准医学”重点项目共立项61项,四川省获批4项。此次为我校首次获批该类重点项目。
精准医学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系统加强精准医学研究布局,对于加快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突破、占据未来医学及相关产业发展主导权、打造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至关重要。因此,“精准医学研究”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
据了解,杨正林教授牵头的项目团队此次聚焦眼耳鼻喉口腔患者健康,瞄准我国当前此类罕见病诊治的难点问题,为此类虽不致死却带来重大伤残的罕见病开辟新而有效的诊治新技术。眼耳鼻喉口腔罕见病发病年龄小,致残率极高,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产前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不能有效诊断眼耳鼻喉罕见病的结构与功能性病变,口腔罕见病的产前诊断也仅限于孕期6个月之后,现在缺乏针对眼耳鼻喉口腔罕见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鉴于眼耳鼻喉口腔都属于体表或易接近组织,更适合用基因/干细胞治疗等精准诊疗手段进行治疗和评价。因此,亟需建立眼耳鼻喉口腔罕见病数据库,建立和完成眼耳鼻喉口腔临床诊疗新技术体系,覆盖中国的罕见病诊疗平台网络。眼耳鼻喉口腔罕见病项目拟研究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白内障、雷伯氏先天性黑朦、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先天性耳聋、听神经病、梅尼埃病、非综合征性唇裂等在内的60种中国人群相对高频的疾病类型。此类罕见病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老化等因素,多数为单基因遗传疾病,目前大部分疾病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是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学难题。
据杨正林教授介绍,该项目将采用最新基因敲除CRISPR系统来快速建立罕见病对应模式动物,在阐明罕见病致病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作基因与蛋白芯片快速筛查患者致病基因或蛋白,并采用长片段核酸测序系统来明确致病基因与位点;并为探索罕见病治疗新方法,应用干细胞、基因编辑、腺相关病毒治疗等技术在模式动物体内试验修补缺失或受损细胞功能,同时监测新技术治疗罕见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未来临床试验做先期铺垫。该项目研究成果预期在6个联合参与单位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后,希望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以上全系统诊疗规范与指南的实施,该项目有望达到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眼耳鼻喉口腔罕见病发病率,延迟发病时间,遏制发病病程,并可精准治疗部分罕见病患者。
杨正林教授牵头项目的成功获批引起了省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8月25日,《四川日报》就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关链接:
《四川日报》报道链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60825/141281.shtml
编辑:罗莎 / 审核:罗莎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