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实践】织梦支教队:太阳照在大凉山上
——织梦支教队赴四川省凉山州支教纪实
文:彭诗祎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6-08-31 5836

  “点燃希望,织就梦想。”这句口号已伴随“织梦支教队”走过了四个年头。2016年暑假,电子科技大学“织梦支教队”分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齿可波西乡,继续“编织梦想的翅膀”。

  我此次参加的是第二队,于7月11日出发赶往凉山。贵州分队的全体队员冒雨送我们到了车站。队长李晓涵在出发前说:“即使身在异旅,织梦的每个人依然紧紧相连。”

1c0df469ac82aa99196a3ab9acec0de5.jpg

隐秘的土地

  我们一路颠簸,先到昭觉县,找到附近的民宿草草入睡,第二天一早便乘中巴赶往布西。下午五点到达了齿可波西乡中心校。学校坐落在齿可波西乡的一个小村里。齿可波西乡深藏在大山之中,对外来者而言是一片隐秘的土地。它独有的风俗、文化、环境,都是我们从未感受过的。

  学校所在的小村就更加隐秘了。通往小村的是一条窄窄的泥土路,两旁是低矮陈旧的木屋,偶有砖瓦砌成的房子。家家户户开着大门,大人们坐在屋前闲聊,小孩子们在四周打闹。两三只流浪狗趴在屋前晒太阳,鸡和鸭懒洋洋地踱着步。

  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我们走进了学校。学校不大,三栋楼围成了一个操场。教学楼常年经受风吹日晒,已显老旧气息,墙上的字剥落了许多。操场上只有两张乒乓球桌,两个篮球架。

  放下行李,布置好寝室,便觉得轻松了许多。不一会,校长赶了过来热情地招呼我们。他是一个中年汉子,披着一件旧夹克,皮肤蜡黄,脸上刻着一道道皱纹,他那一口带有彝族口音的普通话,让我们感到十分亲切。

  在队长和校长交流的工夫,我站在空旷的操场上向远处环望,只见学校被山峰簇拥,山腰上云雾如白丝带般漂浮缭绕。正值傍晚,远处的霞光懒洋洋地散开,整个天幕成了一块渐变的染布。

9fba4fb703964341c2c9aa24db7f0e7d.jpg

期待的眼神

  在到达学校之前,我们经过和学校沟通,只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但到了第二天的“破冰”活动时,两间教室已经被孩子们挤得水泄不通了。小到咿呀学语的幼儿,大到在昭觉读书的初中生,都挤在窄窄的木头长凳上,兴奋地等待着我们。

  孩子们的期待超出我们的意料。在队员们自我介绍的时候,他们便争先恐后地发问:“老师,你们也是学生吗?”“老师,东北在哪里?”“老师,你的名字怎么念啊?”队员们甚至来不及仔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总是有新的问题冒出来。

  “老师!我知道你们的队伍叫什么名字!”“哦?你怎么知道呢?”在队长张庆贤诧异的目光中,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小男孩露出了得意的神情。“因为你的衣服上写了织梦支教队!”“哈哈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横亘在我们之间的“冰”也慢慢消融了。

  破冰比想象中容易,正式上课却让我们犯了难。原定的五年级教案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状况,必须要进行大幅调整,以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当晚的团队会议上,大家决定将孩子们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班,分开备课。这样一来既节省了人力,也明确了教学目标。

  随后,我们赶紧重新安排教案,最终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课本剧、自然科学、卫生、活动、美术等课程,并把课表贴在了教室的墙上。看到比以往丰富了许多的课表,孩子们兴奋地围着我们,“我们每天都来上课!”

多样的课堂

  为了保证孩子们都有收获,队员们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做饭的间隙,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都一起讨论、修改教案。旁听别人的课也是队员们每天的必修。

  孔双峰的语文课主讲古诗词和散文。他声音清朗,讲解连贯,节奏很好。讲到《登山》一诗,他郎朗地念:“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并解读说,在这首诗里,诗人的心境逐渐由消沉转为明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诗中的感情变化,他还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后来有个诗人,将这首诗的顺序改成了‘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情感了。”

  和语文课上较为安静的气氛不同,英语课永远是热烈的。此前学校并不开设英语课,不少孩子曾自主地学过一些英语——他们对英语很热忱。这次,低年级的孩子们只用了两节课便已熟记二十六个字母,争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子,每节课的进度都很快,总是会学到下一节课的内容。

  高年级的音标课程相对较难,每节课前,老师都会要求班长带领大家读音标。一天天学下来,有的同学显出一些厌烦情绪。我耐心地对他们说:“学习一门语言总是需要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只有把最基础的东西记牢了,才会真正找到学英语的诀窍。”为了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兴趣,我在课堂上采取奖励机制,分组比赛,赢者有奖励,课堂又变得活跃起来。

  “课本剧”是我们的一大课程创新,此前还没有队员尝试过。为了找到通俗易懂又有教学意义的剧本,罗攀达费了一番心思,他把打印好的剧本发给每个同学,让他们熟读文段。随后他便详细地介绍了背景故事,并为每个小朋友分配一个“角色”,让他们尝试表演。

  表演那天,男主角“廉颇”还特意换上了民族服装,摆出一副“大将军”的架势,把“下人”呼来喝去。“管家”则唯唯诺诺,对着“将军”点头哈腰。最后一幕,“蔺相如”扶下跪的“廉将军”起身,两人共饮一壶酒。无奈道具有限,只得拿了塑料瓶盖当做酒杯,以水为酒,两人一饮而尽。大家看了都笑得合不拢嘴。

ba91f790178496bedafa627a4b8ca3f2.jpg

高山上的阳光

  “豆豆姐姐,你说有爸爸的孩子幸福,还是没有爸爸的孩子幸福呢?”这个问题来自一个九岁的男孩,他叫张小强。今年五月,他刚刚失去了他的父亲。

  “有爸爸的孩子和没爸爸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幸福,都会有很多其他的人来爱护他们。”这是当时贾韵桦给张小强的“答案”。然而,我们都明白其中苦涩的味道。

  7月16日是张小强的生日。队长专程给他买了蛋糕,打算给他一份惊喜。那天晚上,当我们给他戴上生日帽,点上生日蜡烛时,他哭了。在这个本该由家人陪伴的日子,我们也只能给他一份力所能及的温暖。

  出乎意料的是,张小强远比我们想象得乐观坚强。趣味运动会上,每个项目都少不了他;课堂上,他的手总是高高举起,抢着回答问题;他还会在你不经意间送你一捧野花,笑嘻嘻地递到你面前。只有被不小心触及内心的敏感地带时,他的眼里才会闪现出一瞬而过的悲伤。

  不止是张小强,这片山里无数的孩子,都承受着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生活重压。照顾弟妹、迫于生计而辍学,还有失去了父母而外出打工……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可能面临的未来。但他们的脸上,依然绽放着最美丽的笑脸。就像高山上的阳光,明朗而温暖。

铭刻一生的记忆

  齿可波西乡是凉山的一个缩影。在大凉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过着不尽如意的生活。他们的世界,我们无法完全地体会。我们这次支教,实在是杯水车薪,它的陪伴更像是一抹暖阳。

  舆论场上从不缺乏对支教的质疑,但随着我对支教的理解不断深入,我的心里渐渐有了答案。我们做该做的,改变能改变的,坚持该坚持的。回程的路上,我在日记上写下了这段话,也是我最想对孩子们说的话:

  “你们可能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要负起的责任,又或者,你们正在慢慢扛起生活的重担。你们的话语总是很简单,但在你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很多东西,隐秘而伟大。你们承受了最难以承受的东西,却把它们当做生命之轻……”

  “我想让你们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眼前的苦难和不幸,和你们憧憬的东西相比,其实很轻。而且你们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无论遇见什么,都不必害怕。”

  就像音乐课上孩子们学会的那首歌,“尽管痛的苦的没说的,但哪有一路走来都是顺风的。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凉山夜晚的灿烂星空,值得铭记一生。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