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好友魏牧凡在东华大学读书,这个暑假安排勤工俭学没有回家,暑假前,特地联系我,是否能在假期去上海见面,一同畅游共品美食,想到能见到许久末见的好友魏牧凡又能再次品味泸江风味的美食便欣然应邀。
国航CA4515班机正点从双流机场起飞回不久,相邻的一位女生问我是要去上海吗?她说:今天,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受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超强台风级)影响,预计上海今天下午起风力增大,傍晚起阵风可达7-8级,长江口区和沿江沿海地区8-9级,今天半夜起最大阵风可达8-9级!长江口区及沿江沿海地区可达10-11级!听到这条消息,心里有点懊恼,可是没有办法,搭乘的中国国航空客CA4515班机正在万米高空飞翔,从弦窗往外看,蓝天间白云悠悠。
上午10点50分,CA4515班机正点在虹桥机场落地。下机后发现天公作美,飘逸的微微细雨丝毫没有影响我的行程,心情大好。在虹桥火车站和好友魏牧凡如约见面后来到七宝站换地铁9号线,直达上海松江大学城——东华大学。
因为暑假,学生宿舍里除了好友都已经回家,我们俩商量好准备在好友宿舍小住几天,省点银子。没曾想,刚进女生学生宿舍楼门,便被宿管阿姨留意,好友好话一番解释请求通融但未见效,原准备把大本营安置在好友宿舍的计划泡汤。不忍心看到好友满脸的沮丧,也不想让这个美好的假日旅游就此止步,就宽慰好友:不要难过,你不正好也要在校外实习吗?干脆,我们就到离你实习单位附近的酒店住宿,节约出来的时间正好看看上海这座城市。
清晨的外滩,刚刚苏醒。一夜无语,我也早已醒来,倾听着海关大楼的古老钟声。拉开厚厚的窗帘,晨曦从高楼空隙间射进,站在落地窗前远远望,那百年欧式建筑与现代化摩天大楼,波光粼粼黄浦江与绿荫倒影的苏州河相融交汇,我知道这是上海独有的历史时尚。
匆匆洗潄后就和好友边走边聊来到外滩,清晨的黄浦江边看不见拥挤的人群,我们享受着难得的宁静和清新。往前看,外滩上那头奋力前行的铜牛雕塑,有一点像是华尔街头的铜牛,这是否是在向世界宣示上海要力争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梦想?我想未来的上海一定能。
外白渡桥,是外滩的最美风景。好友说:后面的上海大厦,有家咖啡馆可以喝下午茶,从那里可以欣赏浦东高楼群、外白渡桥。
不知不觉已走到彰显古仆厚重的浦江饭店门前,浦江饭店又称老查理饭店,创造了很多上海第一的纪录。1846年饭店开张营业,中国第一盏电灯在这里亮起、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浦江饭店也是中国第一家使用自来水的饭店,虽经历了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变迁,但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历史痕迹,犹如一幢历史丰碑昂然屹立,叠影出上海变迁的缩影。我想如果翻开历史帷幕,回眸浦江饭店的旅程,浦江饭店可谓是中国第一家现化意义上的酒店,是促进东西方仁人志士交往的窗口,也是让上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上海的最初舞台。你说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喜欢这样的有故事的城市。
漫步在上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强烈的超前意识与浓浓的怀旧情结弥漫在大街小巷,崭新的宽阔街道与蜿蜒的林荫小路纵横交错,最现代的摩天大楼与最古朴的里弄洋房交相辉映。
在高楼林立的繁华地带转个弯,就会看见长满“爬山虎”的青砖房子,晾衣竹竿交错的石库门。陈丹燕女士说:“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要觉得很遗憾。小小的阳台上晒着家制干菜、刚买来的 黄豆,背阴的北面亭子间窗下,挂着自家用上好的鲜肉腌的咸肉,放了花椒的,上面还盖了一张油纸,防止下雨,在风里哗哗地响。窗沿上有人用破脸盆种了不怕冷的宝石花”。
石库门也是中国革命最早集聚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我和好友特地到此参观,缅怀95年前,12个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者。
在聆听历史的回响声中,我暗自追问,那些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当时是否能想到,1921年7月那个燥热季节的上海法租界,石库门里的秘密历史性聚会,那颗从遥远西方“盗来”的火种,会燃烧成为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去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吗?会成为最终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走向,改写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聚会呢?95个春秋过去了,12个依然年轻的革命者无语,只是用坚定的眼神望着我。
摩天大楼和石库门,不过一线之隔,就仿佛穿过时光隧道,由现代转向过去,由彩色褪至黑白。而在我看来,石库门,是上海的符号之一。它像是记忆的门,一笔一划地镌刻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穿过梧桐掩映的幽静马路,一代代的上海人,都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继承和诠释着能代表他们时代的上海文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改变着他们的上海。石库门已经成为了海派文化的一个标志,是上海的象征。
外出旅行,一是看,另一点最有意思的就是品尝当地美食了。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豫园毗邻。除了好看好玩的民俗文化、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城隍庙特色小吃以经营各种上海风味小吃知名,是众多游客来这里的理由,我也不例外。
闻香留步名酒楼,知味停车绿波廊”。绿波廊是城隍庙的老字号,始于明嘉靖年间,处在上海老城隍庙的九曲桥畔。绿波廊招牌点心最著名的是三丝眉毛酥,外形纤巧犹如一道弯弯的秀眉,外层酥皮层次清晰,轻脆细致,内馅有猪肉丝、香菇丝、冬笋丝,一口咬下去,松脆的酥皮与鲜美的馅料在口中交融;还有因克林顿而出名的桂花拉糕,清凉爽滑,真的很特别。不信,你就来尝尝。
早就想品尝城隍庙的生煎馒头,城隍庙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头靠烘烤,鲜馅汤汁满口来,底厚焦枯是败品。”不仅准确介绍了生煎馒头的优点,也提醒我,凡是“底厚焦枯”的可以不买。底酥、皮薄、肉香的生煎馒头,一口咬上去,肉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喷薄而出,那叫一个美味啊,今天真是有口福。
小林煎饼是豫园附近的一家专卖钓钟烧小吃的店,店堂很干净,煎饼超级好吃。小林煎饼不是我们北方意义上的煎饼,在我看来,它实际上就是一片薄薄的蛋糕片,蛋奶味道浓香,外皮松脆。不过,趁热吃味道非常好!
在城隍庙街头比肩接踵的人流中,到处可见手捧刚出炉的三丝眉毛酥、生煎馒头、小林煎饼的游客。在这片古意盎然,游人如织的历史名胜中,诱人的滋味在不断诠释着“老庙小吃”、“海派菜点”的传统风味内涵…
我一直认为,好吃的美食并不仅仅是诉诸感官的,它也是一种城市文明、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记住传统风味,是为了记住城市、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是为了更清醒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吃饱喝足了,也应该来一些精神享受。走进拉法耶艺术设计中心,我们看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蒂姆·伯顿的展览。蒂姆·伯顿是美国最勇敢、最有想象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电影人之一,他奇幻而富有激情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觉风格赢得了众多的影迷,作品也一次次打动观众的心,触及人们的泪点。透过蒂姆·伯顿那些素描、绘画、木偶、雕塑装置以及视频,我有点了解这个由于拥有封闭、孤独的童年生活而习惯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画画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迪士尼的动画师、导演的人生旅程。
蒂姆·伯顿的展览占据了拉法耶艺术设计中心的四层空间。用纯黑色的隔断围挡、分割出来的错层空间,搭配着蒂姆·伯顿影片中的配乐,不同的展览区以不同的主题色调加以区分,仿若真是一个“异想世界”。而走进这个空间,我认为观看展览的意味会减弱,探索故事的欲望会增强。当然在看展览中,也会看到一些惊喜的小故事。比如:在 1970年代,蒂姆·伯顿给迪士尼制作公司写的亲笔信原稿,以及得到的迪士尼编辑的回信。这封信讲述了蒂姆·伯顿从被拒绝、到被赏识的故事,或许将带你认识一个更真实的蒂姆·伯顿。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要和上海说再见了,有一些难舍,细细想来,上海这座城市不仅吸引着我,也吸引着中国和世界的目光,上海的每一天都在东西方优秀文化的交会融合中成长。我想,在上海的所见所所闻已经告诉我,有容乃大融合创新发展,才是上海持续发展的灵魂。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