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恰逢母校60岁生日临近,9月10日,机电学院“积淀班”同学在班主任胡雯、李晶和刘庭廷3位老师以及学院工会代表李贞海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院对谢祀洪校友、朱品朝校友和退休教师陈家富老师、刘晓明老师进行了探望。师生们在带去学院和学生的祝福之余,与前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聆听成电故事,感受成电精神。
胡雯老师带领“积淀班”班长吴军等3名同学,拜访家住龙泉驿区的谢祀洪老师。师生们祝谢老师教师节与中秋节快乐,并邀请谢老师返校参加60周年校庆活动,谢老师欣然接受。谢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讲述了自己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学校的努力过程及成果,大家都纷纷对老前辈的不懈奋斗表示敬佩,三位同学也深受启发。谢老师告诫同学们大学期间要认真刻苦、珍惜时间、增强实践知识、拓宽知识面,并且像蜜蜂一样勤劳,要活到老学到老。谢老师还提到,“读书一是要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三是要让自己与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前辈的艰苦奋斗历程故事,对于处在“象牙塔”里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由李晶、刘庭廷老师带领的“积淀班”其他9名学生首先来到位于成华区成致路的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和院友朱品朝总经理进行了座谈。朱经理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亲切的询问了有关学校和学院的一些现状,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些当年自己在成电读书时期的故事,谈到了许多同样出身成电的前辈的奋斗历程。朱经理看到机电学院的后辈同学们格外亲切,分享完自己的上学和工作经验,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公司的一些工作室,并介绍了有关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一些常识,对于同学们的提问有问必答,对同学们的成长给予了祝福。在接近一个小时的交谈和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了解了学校里面学习的科学知识应当如何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临别之际,朱经理表示:自己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就在成都工作,有时间一定会经常回母校看看,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到公司去工作,一起为祖国做贡献。
从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出来,同学们立刻赶往沙河校区陈家富老师家中。陈老师年逾古稀,但依然精力充沛,十分喜欢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娃娃。言谈中,陈老师回忆了自己从1961年入校任教直至退休的这段岁月,从一腔热血奉献到研究雷达事业到退休后仍不忘教导同学们练习书法,学习国学,流淌在成电人血液里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同学们。期间,陈老师不止一次教导同学们:要多读书,你们风华正茂,正是应该努力拼搏的大好年华,除了专业知识,也要多读历史,多读文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同时,陈老师还和同学们讨论了书法、诗词、音乐等方面的内容。一个多才多艺、一身正气的成电前辈,在诙谐幽默的畅谈中,使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了成电的精神。陈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书法协会前辈对母校六十周岁生日的祝福:“丹桂飘香银杏黄,金秋时节收获忙,八月十五月正圆,校友返校祝寿堂”。
次日上午十点,李贞海老师、李晶老师带领“积淀班”5名同学来到沙河校区刘晓明老师家中,去年退休的刘老师如今依然还在培养研究生,对待学生始终充满爱心。刘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七五”到“十三五”这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做科研课题的经历,感悟最深的就是不管大事小事,一个人应该用尽全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总结起来就是做事方面要认真、耐心、有责任感,做人方面要诚信、感恩、有涵养。作为见证了大半部分成电历史的老前辈,刘老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并且特别注意身教,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刘老师,每天都还在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学画画,学英语,让同学们在佩服之余,也更加明白了自己作为成电的学生,应当怎样去努力奋斗。
在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同学们能够和诸位前辈取经学习,聆听教诲,无疑是幸运的,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继承和发扬成电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成电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