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成电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寻找成电人】羊君度书记一家三代的成电记忆
文:网建办 图:网建办 来源:网建办 时间:2016-09-22 17008

  编者按:六十载星辰轮回,刻年轮沧桑;一甲子峥嵘岁月,谱桃李群英。在电子科技大学60华诞来临之际,为汇聚校友力量,共忆母校往昔,传承成电精神,学校面向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开展“寻找成电人”大型网络主题活动。

  这是一次新老成电人之间最深情的对话,我们寻找那些最有情缘的成电人,讲述他们与成电特殊的缘份。今天,“寻找成电人”带你走进成电老党委书记羊君度一家三代的成电记忆。

  家庭简介:

  父亲:羊君度,1965年调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担任学院党委书记;

  母亲:李子玉,曾任成电一系党总支书记;

  女儿:羊晓戎,1972年被推荐到成电一系短波与超短波专业学习;

  儿子:羊晓民,就职于电子工程学院;

  外孙女:高翔,2002年考入电子科大通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走到三五系 想起羊书记

  老一辈的成电人说起成电,估计没有人不会记得一位名叫“羊君度”的学校领导。在老成电人的口中,传颂着一句话:走到三五系,想起羊书记。言语中,饱含的是他对成电做出的奉献与贡献。

  1965年,担任武汉军区宣传部部长的羊君度调任成电党委书记。羊君度自1938年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在部队工作,深知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国防的重要性,于是举家迁到成都。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经济条件依然非常困难,然而“民以食为天”,羊君度在成电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学生的伙食条件。他求助于当时的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因为部队的物资供应比高校要好一些。从此,武汉军区每月调运物资到成电的食堂,这样就保证了学生们天天有牛奶喝,有肉吃,粮食也可以不定量。至今,上世纪60年代的成电校友都记得这段岁月往事。除了改善学生伙食外,羊君度还大力提倡体育运动,在学校修建了标准游泳池和一些小的练习泳池,鼓励学生游泳锻炼,可谓开了四川高校修建游泳池之先河。

1.png

羊君度和李子玉,摄于1946年

  最为人所知的是,羊君度主持加固了成电的三五系楼。那时,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基础建设资金难以到位,材料供应和建筑工艺都达不到设计要求,成电三五系楼只修了个框架,便成了烂尾楼。羊君度上任后,从部队调来基建工程兵分队,以部队的过硬工作作风,攻坚克难,改造加固了三五系危房,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三五系楼,就是今天所说的沙河校区的“微固楼”和“光电楼”,历经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至今屹立在主楼的后面,一代又一代学生在里面学习、读书、做实验。五十年来,有“走到三五系,想起羊书记”这样的话流传。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要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五七干校”在全国兴起。考虑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成电决定建立自己的干校。羊君度当时受到文革的冲击,但本着对工作负责的精神,仍主动带病出发,长途跋涉去四川山区选择干校地址。由于劳累,他病倒在了干校选址的途中。文革期间社会环境混乱,医疗条件差,加上医疗突发差错,他病重后转回成都军区总医院抢救,却最终医治无效,于1971年3月17日在成都与世长辞,终年59岁。羊君度书记为成电鞠躬尽瘁,学校在成都郊外磨盘山为他树立了墓碑。

2.png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李子玉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纪念章

  羊君度的妻子李子玉老师曾担任成电一系的党总支书记,也一直关怀并帮助学生,其中就有后来知名的李小文院士。小文院士在成电就读时曾写文反驳姚文元“评海瑞罢官”,成为“文革”期间严重的政治事件。“我听说我姥姥当时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学生年纪轻,不存在严重过错,不应该被打成所谓的‘反革命’。小文院士一家人很感激姥姥,小文院士从美国回来,也记得她、关心她。”李子玉的外孙女高翔说,小文院士去世,他们家人都很难过。

儿女再续成电缘

  羊君度的女儿羊晓戎1972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成电一系短波与超短波专业,就读于7211班。

3.png

摄于1970年,电子科大南院眷六教工宿舍门口。从左至右:羊晓戎、李子玉、高翔的母亲、羊君度

  父亲去世后,作为家里长女的羊晓戎,除了学习,还不得不扛起家里的责任,下课后要回家帮忙洗衣做饭。

  虽然有照顾家庭的艰辛,但羊晓戎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那时家里的饭桌上、灶台边都有我写的数学公式。我还记得预习重积分的时候发现书上有一张图画错了,找老师讨论了,后来数学教研室确认是错误,还全院通告更正错误。”

  羊晓戎回忆起父亲羊君度在成电的岁月,说到三五系楼,“我记得我父亲还带着我去检查毛坯房教室,那些窗户的玻璃都碎了,父亲和我就一间一间教室把窗户一扇一扇关上,以免玻璃伤到人。那时我父亲对学生是真的好,经常到学生中间去,当时的很多学生他都能叫得出名字。在家里的饭桌上,我也常听到他和母亲谈论学生的情况。”

  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父亲以身作则,首先要求自己的子女——我和妹妹(高翔的妈妈)把户口放到农村,之后才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号召中级以上干部的子女下乡,我们俩姐妹可以说是最早一批下乡的成电子弟。”

  “记得有一天,突然接到学院办公室的电报,说父亲病危,我的眼泪马上刷刷地流下来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羊晓戎说,当时她在武汉军区通信总站工作,听到这个悲伤的消息后,她马上坐飞机赶回成都,但都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此后四十多年间,她再也没有坐过飞机,直到前不久去俄罗斯和北欧参加战友聚会,才不得不坐了一次飞机。现在回忆起父亲,羊晓戎说,父亲是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他的信仰和主义。

  1975年,羊晓戎毕业,返回部队,在武汉军区通信总站工作。后转业到武汉市计量局(现为技术监督局),从事无线电计量工作至退休。

4.png

摄于1972年,羊晓戎(前排左一)和同学在电子科大主楼广场

孙辈传承成电精神

  “主楼广场、老游泳池、南院都留下过我儿时玩耍的身影。”成电对于羊君度和李子玉的外孙女高翔来说,是从童年就开始熟悉的地方,成电陪伴了她二十多年的时光。

  “南苑晚上的烧烤,第五大道的烤鱼,万友餐厅的蒸蛋,风华餐厅的排骨,南院的肉夹馍……每每想起都会流口水。” 2002年,高翔考入电子科大通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至于为何选择电子科大?高翔说一是因为高中时期她对数学和物理的兴趣;二是因为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科技中的重要性;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前辈学者的影响。

  “当年填报专业还咨询了林为干爷爷,他说微波专业非常理论化,需要静下心来学习;通信专业比较偏工程应用,就业前景也好,于是我就选了通信工程专业。”由于高翔姥姥家从前和林为干院士一家是邻居,高翔从小就听说林为干爷爷的故事,特别是“文革”停课期间他也坚持读书做学问,让她非常敬佩。

  “我们当时住的女生宿舍是新建好的寓苑公寓,六人间,有独立卫生间,条件很好。”高翔说,虽然自小常在成电园里玩耍,但她真正了解电子科大是2002年大一入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大一大二的数学课我都非常认真地去学习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课程的考试我几乎都是满分。正是这些数学课程为我后来的博士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翔表示成电的学风是很浓厚的,不管多早多晚去上自习都要占座位。

5.png

2016年5月摄于瑞典Lund大学,高翔的博士论文Massive MIMO in Real Propagation Environments获得Sparbanksstiftelsen Färs & Frostas Research Prize,获基金会10万瑞典克朗奖金。

  本科毕业后,高翔在苏州从事软件开发工作。2008年高翔赴瑞典Lund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2月她博士毕业,获Lund大学工学院最佳博士论文奖。由于高翔读博期间从事的是非常前沿的研究,期间还曾受邀回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做学术报告,“成电人在瑞典也非常优秀,包括我在Lund大学的前同事朱梅芳博士和黄叶子博士,都为成电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目前高翔即将赴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从事5G通信的研究工作。

  “成电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这个领域里的每个细节分支都能在成电找到资源。”高翔说,“比如,做无线通信系统的人,到电子工程学院就可以找到做天线的人,到微固学院就可以找到做芯片的人,到计算机学院就可以找到做算法的人。这在世界高校中都是难得的优势。”

  母校即将迎来六十周年校庆,高翔说,她的祖辈曾在这里耕耘过,她曾在这里学习过,虽然现在远走异国他乡,但非常期待时常回到母校,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经验、交流学术。“一甲子一轮回,我希望在新的轮回里母校在高等教育及学术研究上都更上一层楼,为中国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编辑:李思扬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