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1983级校友、荣之联董事长王东辉回到母校,喜迎母校甲子华诞,并接受了电子科大新闻中心的专访。如今,王东辉执掌“荣之联”,被业界誉为在“云计算”领域“漫步云端”的领军人物。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认为,“母校是我真正的起点”。
忆往昔:沙河作伴好读书
王东辉考入成电时还不满17岁。之所以选择成电,是因为深入查阅资料后,发现成电的师资十分雄厚,“有好几个学部委员”,于是在父亲的“拍板”下,来到了沙河之畔,开始了与成电的不解之缘。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计算机行业作为朝阳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王东辉很庆幸选择了这个领域,并努力学习,成了计算机专业的“学霸”。此后,他不断接触计算机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及至在“云计算”领域闯出一番事业,这些,就是从沙河边上开始的。
回顾自己的大学时光,王东辉认为,母校为自己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成电人扬名在外,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是社会上公认的。许多企业都愿意选择成电的优秀毕业生。”
同时,他也寄语在校的学弟学妹,“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一方面要为成电作为工程师的摇篮感到自豪,一方面也要努力突破自身的局限,尤其是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要有长远、广阔的眼光,并加强领导力的锻炼。”
他认为,毕业之后,要在行业内做出重要的贡献,除了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情商。他送给学弟学妹们两个关键词,一是“勤能补拙”,另一个是“情”能补拙。
论创业:先做“第一梯队的人”
本科毕业时,王东辉没有选择留校继续读研,而是迫不及待地“想出去闯一闯”。1987年,他顺利进入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起任第六研究所工程师。期间,他曾参加过一些“巨无霸”课题,做工作站、改监控程序、做工程数据库,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王东辉硕士毕业后被派往美国继续做研发,在硅谷开拓了眼界,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1995年至2000年,他任北京瑞宝泰克计算机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2001年作为创始股东创立“荣之联”并任董事长。
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创业环境,王东辉说,“我们那个时候,创业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没有现在发达,行业竞争没有这么激烈,创业的门槛也比较低。这恰好是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那么当今的创业环境如何呢?王东辉分析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机会更多了,但创业都是不容易的。同学们要有激情和梦想,但也不要觉得创业很容易。”结合他自身的成长经历,王东辉说,“如果一个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造诣,社会经验又不丰富,创业的风险就会很大。”
因此,他建议,“同学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不妨从一开始就沉下心来,最好先让自己成为这一领域‘第一梯队的人’,或者先去该领域领先的公司工作或学习——这是很有必要的准备工作!”
盼母校:早日跻身“双一流”
王东辉十分关心母校的发展。2016年9月13日,华北校友企业联合会反哺母校,捐赠1亿元设立了成电求实教育基金。王东辉正是华北校友企业联合会里十分活跃的一员。
谈起对母校的深厚感情,王东辉说,“和每个成电校友一样,我们都希望母校能越来越好。在学术上有更多的贡献,对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出更多的领军人才。”
“同学们才是学校的希望啊!”他感慨地说,“同学们首先要学好课程、打好基础。现在学校学习的环境更开放、自由了,同学们一定要学得宽广一些、精深一些。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一些比较基础的学科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但这些其实是最重要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做一些原创性的东西很难,但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好,即使转行也能很快适应。”
王东辉还建议同学们要锻炼好身体,尤其是工作后面对各种“压力山大”,要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要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他也建议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扩展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思维。
“我们成电有16万校友,他们都在各行各业做得很不错!”王东辉自豪地说,“以校友会为平台,我们都十分关心学弟学妹们,并乐意帮助大家共同发展。同学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你们明天的美好就是母校明天的辉煌!”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