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读杜甫此诗,犹如亲见当年“西岭”的壮美。但我依然觉得,必须是亲自到了西岭,看一看那里的山川风物,方能更加深入地体会这首诗的妙处。也正如黄裳所言:“(杜甫的诗)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因此,我对西岭雪山一直怀着“一睹芳容”的执念。
前些日子,我邀约知音一起寻访西岭。在大邑县下了车,招了个司机,便一路有说有笑地向雪山进发。此时已是黄昏时分,车子远离了喧嚣的县城,马路一侧是被秋色染黄了的庄稼地,另一侧则是郁郁的高山了。我的家乡在胶东半岛渤海湾旁,那里是没有高山的,最高的山头不过一两百米,与这蔽日的群山相比,确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从小就向往高山,知音笑谓我为“居海而喜山,司空见惯耳”。
行进二三里之后,公路渐渐蜿蜒,九曲十八弯地转入群山环抱之中。公路沿山而建,路旁就是雪山融水而成的“斜江河”。河水湍急,水击两岸卵石,声声入耳,这才明白“如鸣佩环,心乐之”的心境。此时夕阳无限好,落落余晖跃过一侧的山,给另一侧山的脊背披上金纱。山谷之中,河流的平缓处泛着粼粼的波光,像是河底有金子一般。两侧的高山被浓郁的绿色覆盖,鸟语声、叶落声、风吹树叶声不绝如缕。连空气都变得清爽,令人心旷神怡。
坐在车子里走马观花地看着公路两侧的美景,惊奇地发现半山腰有几个从林子中钻出来的屋檐,仔细看去——苍青的瓦,粉白的墙,漆红的窗门,一幢古色古香的别墅隐于林中,好似与世隔绝。复向前行几百米,别墅渐多,有的一枝独秀,有的三两成群,也有简朴些的农房,门前晾晒作物,时而有农人出门赏景,时而有旅客借宿农家。恍惚间,知音一语点破我心:“颇有一番桃花源的韵味。”司机也笑着说:“这里适合养老啊,也算是人间仙境了。”
车子伴着“森林交响乐”和“河流圆舞曲”一路盘旋而上,过了被称为道教发源地的道源圣城所在的鹤鸣山,再行几公里,远处的山尖都直入云霄。夕阳褪去,光线渐渐暗下来,山里变得雾蒙蒙的,这山雾又为西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见天色已晚,司机建议我们先在花水湾村子里休憩一宿,次日清晨再坐班车前去西岭镇。我们依言在花水湾找了家客店放下行李。此时夜幕完全降临了,村子里只有几根稀疏的路灯,小饭馆的霓虹也不甚繁华。街道上的灯逐渐亮了,在这无尽的夜里,山林寂静,一豆豆温暖的灯光让这个远离灯红酒绿的小村子充满了人情味。
月色朦胧,用清冽的河水洗手,听着河水叮咚,在一盏昏黄的白炽灯下品尝山里的野味,与知音推杯换盏畅谈古今人生,巧有店家燃放烟花庆此良辰美景……如今想来,确是二十年来少有的幸福时刻。
次日清晨,我被阵阵犬吠唤醒,擦了擦玻璃上的雾气。阳光被云层打碎,被山顶的树林搅拌,散落进这个惺忪的村庄。我们用过店家准备的早点,搭上前去西岭镇的班车,径直向魂牵梦绕的西岭雪山进发。
行了个把小时,在西岭游客中心下车后,乘了索道,在乘厢内看着山谷愈是远去,内心愈是兴奋与激动。于是,在半山腰的鸳鸯池接待中心下了索道后,我俩心有灵犀地决定不乘大巴,徒步爬到第二个索道点——日月坪。沿着一米宽的林间小路,边说笑边欣赏这片原始森林,珙桐、水青树、木姜子、华椴等珍稀植物有幸得见。
“这个是野生的覆盆子!”知音小心地踮脚摘下来,递给我,“可以直接吃的,来尝尝!”别看其貌不扬,但口感却是酸甜可口,很是美味。对西岭的喜欢,越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青石板路颇为湿滑,且又陡峭,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山渊。我与知音相互扶持,未敢稍有懈怠。渐渐听到水声潺潺,想是雪山融水形成的细流。顺着声音走了几十米,见到一座十分袖珍的桥,不过两三米长,跨过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此谓“洗墨桥”。桥旁题着一首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果真在此深山幽林之中才领会得透彻。“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是一幅何等闲情的画卷?连心怀天下的杜甫都被西岭美景所吸引,而写下“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的诗句,更何况我呢?
大约爬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登到了映雪广场,并乘坐索道继续爬升。这段索道据说是中国最长的索道,落差高达1000米。随着高度的上升,我们终于进入到了云层之中,四周白雾茫茫,偶有几片绿得发黑的树叶能告诉我们陆地不远,为我们带来些许安慰。
霎时间,吊厢冲出云雾,整片云海就在脚下;天空蔚蓝,十分可人;白云苍狗,变化多端;群山绵延,像无数伏着的脊背;云蒸霞蔚,绿林之中片片红叶犹如朱砂,分外妖娆;微风阵阵,阳光正好。凭栏望,整个西岭群山的景色揽入眼底。极目远眺,云海翻腾,又柔软得似刚裁好的绸缎。木质的栈桥沿着山的脊梁,在云海中若隐若现。
此时此刻,我的整个身心似乎都被西岭牢牢抓住了。我想把灵魂用云海包裹,随风飘在这柔软的风里。我想让整个自我都与这片景色融为一体。在这一瞬间,我感受到一个人在大自然面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以及渺小与卑微感——大自然是多么的包容和博大啊!
西岭闻名于其冬雪的美丽与壮观,却少有人能在十月的初秋来领略西岭的另一番容貌。西岭是值得多游几次的,深秋满山红叶时,寒冬银装素裹时,夏日晴晚朗夜时,都是值得的。西岭啊,我一见钟情的西岭!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