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著名主持人杨澜做客成电讲坛畅谈人工智能的现在与未来
文:学生记者 常文祺 图: 逆光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12-12 6974

  12月9日,著名主持人杨澜做客“成电讲坛”,在清水河校区为同学们讲述了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究与发现。“你们可以为人类做什么?”杨澜认为,正青春的同学们拥有的可能性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大家打算用人工智能做什么才是决定未来的力量,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

RQ_7107.jpg

  两年前,杨澜曾做客电子科大,携零点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文艺界名人刘仪伟登上成电讲坛,与1000余名成电学子共同探讨“青春·探索”的话题。当时,杨澜曾经说:“人不是因为年轻才有梦想,而是因为有梦想才年轻。”为了在精神上“永葆青春”,她提到了今年做的一件事情:进入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人工智能。

  从1997年美国IBM公司的计算机“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到今年年初的人机大战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投子认负,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次突破让杨澜对此充满了好奇,这一切促使她和同事们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她们先后走访了世界上五个国家、二十多个城市、三十多个世界顶尖的实验室,采访了八十多位学者、各界精英和领袖,制作了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十集纪录片。

d16e7bd2c47f08c913e235633a0a20f6.jpg

  在纪录片中,她提到了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人阿兰·图灵。在二战中,图灵奉命到英国外交部通信处从事军事工作,主要从事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由于破译工作的需要,图灵提出了一种设想——人类可以发明一种机器来对抗机器。后来,他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杨澜认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人机大战”,正是由于破译机的发明,图灵也被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是二战胜利最大的贡献者。

  随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不断进步,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助推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纪录片的花絮展示了摄制组走访世界各地见到的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一个只有正常人视力3%的人重新看清他的女儿,可以帮助残疾人重新奔跑,也可以帮扶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工作,但机器学习的机制和人类学习存在明显不同。杨澜介绍,科学家们曾经试图用专家系统教授机器人各种技能,后来却发现机器无法形成人类与生俱来的常识系统,人类的智能远比科学家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因此,人类的智慧值得敬佩。

  “人类的艺术是为了表达自我,艺术表达的本身带有一种偏见和时代感。但某个时代被机器创造出来的东西可能没有差错,却缺少了艺术作品背后的那份时代韵味。”杨澜说,机器的创造力终究属于机器,和人的创造力不同。“我们要明白,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的温度。这个时代不再是一个文理分科的时代,艺术和科学终将会在时代的山顶重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人的体验,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学习。”

673178bc84669e7326955643f3eeb88b.jpg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关心的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人工智能等问题与杨澜进行了交流。

  此次成电讲坛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