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自动化学院代表在第八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上做主题报告
文:熊万玲 图:程玉华 来源:自动化学院 时间:2016-12-22 3376

  12月10日-11日,第八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自动化学院院长田书林、副院长程玉华、测控系主任刘震一行3人参会。院长田书林在大会上做题为“工业4.0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

  田书林从工业4.0的涵义、工业4.0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报告交流。工业4.0的核心可以说是智能制造,田院长谈到,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与工业发展融合的自然进程,他以德国SIEMENS、美国GE、日本DENSO(电装)为例形象地描述了工业4.0与我们的距离,强调了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终极形态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他表示,从工业4.0的九大技术支柱来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它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密切关注、看清趋势,在领会其精神的同时付诸于我们的教育及人才培养战略。

田院照片.jpg

  田书林随后谈到,工业4.0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是推动其进程的浪潮儿及适应其时代的应用人才。目前,在各高校学科专业不断细分的教育模式下,如何培养能够驾驭复杂多变的综合性制造业体系人才成了各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可以说工业4.0对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亮出了改革警示灯。他以我校在硅谷、深圳的校友情况为例谈到了综合素质是我们毕业生的短板;此外,我校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学生专注电子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知识覆盖面狭窄;三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的学生动手实践多,但动脑还不够;四是在国际视野培养方面,相比长期的出国留学深造而言,短期出国交流对于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而越来越多出国留学学生最终选择供职于国外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不能总为他国培育精英人才。

  面对工业4.0的人才培养要求,田书林提出,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学院将一方面增加文史哲、经管法等通识类教育课程,另一方面丰富校内各类论坛、讲坛等课外载体活动,从单科性大学从多科性大学转变;在多学科融合方面,首先是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光、机、电、算”+“测、控”的课程体系,其次是强化融合思维,体现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再次是建设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将研究性理论教学与多层次实践教学相结合;而在国际视野培养方面,要重视理念教育,培养学生“无论身在何处,始终了解世界、放眼世界、置身世界”的开放思维,再是继续推进联合培养模式,优化国际学堂。

  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田书林提到,为落实学校“精英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学院专业特点,我们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规划是推进“本硕博”贯通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普通大类培养模式:首先是突出专业特色,重构与“仪器”和“控制”学科特点相适应的通识、大类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是完善以层次式能力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即以“知识要素”为核心,“探究式”教学为基础,通过“渐进式”实践体系构筑“层次式”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问题抽象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递进融合;第三是推动研究性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以模块教学、小班研讨推进科研教学融合,全面实现三个转变:由知识主导向问题驱动转变,由知识传授向问题解决转变,由知识接收向价值创造转变;四是强化学生“动手+动脑”,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着力点,基于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研究,拓宽实践教学项目渠道来源,围绕“项目立题、制定计划、方案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为主线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最后,他总结到,时代发展迅速,我们只有放眼世界、置身世界,才能认清形势,才能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从而更好的进行学科建设,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仪器学科领域人才。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