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学校立足精英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先行试点与逐步推广,探索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机制。学校于近期召开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实施进展报告交流会,英才实验学院等14个首批获资助学院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业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汇报。学校新闻中心将陆续推出这些学院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方面的相关报道,总结成果和经验,进一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
光电信息学院于2014年10月启动了首届“光电菁英计划”,制定了明确的遴选、退出增补机制,施行“优秀教师团队一对一指导”、“特色课程与活动”、“专业基础小班研讨”、“科研训练计划”等措施,从大二到大四分三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两年来,光电学院已经遴选了三届“菁英计划”学生,按照计划全方位打造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013级33名菁英班学生100%担任学生干部;100%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公益活动;获得实践优秀个人14人次。2014级32位同学也积极参与志愿者、挂职锻炼、支教、文艺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
学院通过鼓励学生组织活动,以此锻炼提高他们的领导力。学生策划或承办包括教育部重点对台交流项目“2015年第五届海峡两岸科技创新与领导力交流营”等校级活动3次,院级活动2次,领导与组织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培养学习人文素养,开办“菁英图书室”,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举行撰写感恩家书、“菁英说”等主题班会、教师节送祝福等班级活动。
“菁英计划”的6门专业基础课程全部实行小班研讨教学,强化了基础,也促进了同学们表达能力的提高,开展专业报告近20次,用多种方式培养学术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有38位同学先后到美国、加拿大等知名高校交流,30位同学将在2017年2月底到香港大学交流访学。参与项目提升,学生100%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首届学生负责科研项目32项,获得优秀项目11项,其中20人担任“创新创业”项目组长,菁英班同学的学术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很好地辐射带动其他同学。
经过两年的推行,光电首届菁英班的同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学们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5篇,EI论文4篇,杨晨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光学主流期刊Optics Express发表论文“Wideband tunable mid-infrared cross polarization converter using rectangle-shape perforated grapheme”,取得光电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水平的突破。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电子设计竞赛”、“光电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物理竞赛”的大赛参与率100%,获国家级奖31人次,其中一等奖11人次,省级一等奖12人次。6人入选首届“光电杰出学生”,1人成为“成电杰出学生”候选人。33名首届菁英班成员中,29人保研至国内名校(其中清华3人,北大7人),3人出国深造,1人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深造学子中的19人将攻读博士学位。第二届菁英班有成员32人,已经全部进入项目研究阶段,有3位同学正撰写论文,准备发表;大二期间科创竞赛获国家奖6人、省奖9人,优秀的品质已经显现。
菁英计划的推行得到了来自师生的多方好评。张鹏飞同学认为,“菁英计划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提升自我的平台,让我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发展有意义的东西。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我们所应该肩负的责任,也结识了许多伙伴,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陈晓雪同学认为,“菁英计划让我有幸能较早地接触科研,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成长。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在与众多优秀同学的互助合作中也让我获益良多。”
长江学者、杰青、菁英计划指导教师刘永教授认为,光电菁英计划引入导师制,对学生的精细化、个性化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提升,在学生的国际化,以及学生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提供机制上的保障。菁英计划指导老师刘志军教授对菁英计划学生杨晨赞赏有加:杨晨同学是学院优秀的本科生,通过菁英班的培养,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对基础科学抱有极大热情,逐步形成了刻苦勤奋、自主钻研、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是一名前途无量的优秀学生。菁英班同学在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夏令营和保研面试中得到俞大鹏院士、郑小平教授等知名学者的认可。
光电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培养环节,加强国际交流,争取更优的培养资源,创新培养模式与体系,不断总结与改进,并全面有序推广,让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