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2017年学校工作研讨会共分三组进行了小组讨论。参加第三小组讨论的有生命学院、数学学院、经管学院、政管学院、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格拉斯哥学院、医学院、体育部、成都学院、中山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汤志伟代表小组就讨论发言情况在大会上进行了汇报。
我们用“多维、精准、持续”来归纳概括这些感受。
感受之一:多维度。学校领导不是单纯从内部发展出发,而是把学校放在“成都之成电、四川之成电、中国之成电、世界之成电”的视角下,经过多维度思考、讨论后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
感受之二:精准。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围绕“三大行动计划谋划”、开展工作,“三大行动计划”有力支撑了学校发展。
感受之三:持续。通过李言荣校长讲的2016年工作怎么看,我们从形式和内容上看到了去年工作亮点频出、精彩纷呈,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没走偏、不动摇、持续干的结果。
围绕感受和工作要点,第三小组的各位老师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支撑保障等探讨了很多问题,可以归纳为“标准、融入、整合、和谐”四个方面。
在标准方面,我们首先谈到了树立高标准的意义。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树立高标准带来的效果,值得每个学院学习、借鉴。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高标准的好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思考高标准是否有特色,我们几个学院的学科发展路径不完全一样,希望在高标准之上实现差异化发展。其次是高标准的课程设计。在教务处的指导下,我们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展开了深入研讨。有老师提出,这几年对学生培养力度很大,有一定效果,但还有压力。对一个学生的培养不仅意味着输入,也不能是输入得多,输出得少,保证学生的输出超过对其的输入,这是人才培养的成果标准之一。我们通过开设研究型课程、MOOC和挑战性课程来促进这些方案和思路的落实。第三,和前几年相比,工作要点和校领导报告里若干处提到了文科学科、文科人才、文科成果、文科建设,我们看到了学校对文科的支持力度,让文科学院倍感激动和兴奋。同时,校领导对文科发展提出了高标准,中国很多高校也通过提高文科ESI排名来带动学校发展,我们也将此作为文科学院高标准来推动学院发展。当然,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人才。学校出台了《电子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对文科的发展有很好的效果,但我们还是有压力。制度、政策很好,但我们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加入队伍,没有规模,就难言质量。希望在满足高标准的情况下超常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让学院多一分自主权,我们会尽快向学校提出文科人才引进的建议标准。
在融入方面,李校长提出学校面临着“电子信息+”的真机遇。文科和理科学院一样,应该主动抢抓这一机遇,有所作为,让学科发展融入主流,形成特色,才有核心竞争力。对于文科学院来说,应该用电子信息+与文科相关学科引领发展,比如互联网+智慧城市,互联网+社会治理、数字治理都是发力点。在课程建设环节,课程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纵向看,MOOC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横向比还有很大差距。信息技术背景和互联网是电子科大天生优势,我们应该加大力度,用互联网+、电子信息+的思路来开展MOOC建设。此外,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政策。例如,国家提出建设新型智库,这对文科学院来讲是一个切入点,我们应该利用“电子信息+”发出我们的声音。
在整合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个学院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个学院和每个老师,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整合资源,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要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改革形式、方法、手段、模式。在团队建设中,很多学院通过大团队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好经验,有组织地谋划重点工作。
在和谐方面,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快速发展,但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要充分调动每个学院、每个老师的活力,用接力赛的形式跑好每一棒,这就要求全校上下坚持一盘棋,添彩不添乱,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