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专访】黄琦:打造两个枢纽 抢占“电子信息+能源战略”制高点
——专访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黄琦
文:王晓刚整理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2-23 5675

黄琦.JPG

  学校结合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规律、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内在外在需求,提出了“电子信息+”战略,这对于我们能源学院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为学科、为学校敢于亮剑的严峻考验。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大部分工业国家建立了适应电气化工业体系的电力能源供应体系,但那时的电力行业基础设施老旧,信息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人们对电网安全可靠高效的期望和接纳风电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的要求,于是,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电力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革命,充分利用先进的ICT技术(信息通信与控制技术)来实现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电网。智能电网概念开始推广普及并迅速在大部分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充分发挥我国在电网领域的优势,在这一波科技浪潮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特高压、集约化利用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2014年开始,研究人员认识到需要将这一概念推广到能源网络领域,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从而实现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量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由我国引领的智能电网2.0或者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

  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的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能源学院自成立以来,深入研究现代电网和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结合人才培养的最新动向,依托于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优势,形成了融合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覆盖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到电网、以MIEEE(即Material+Information+Electronics+Electrical+Energy)为特色的电能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体系。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以电网为枢纽实现各种能源的互联互通,我院构建的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电能源体系将是实现未来能源互联网的物理枢纽。同时,电子科技大学要开展“电子信息+”战略,能源学院将责无旁贷,扮演着将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服务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国家战略的合作枢纽的重要角色。

  为了打造这两个枢纽,学院在各方面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在人才队伍方面,学院构建了包括7位“千人”的西南地区最强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国家战略新兴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和处于先驱地位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本科专业。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深度参与国家在该领域的科技重大专项,在能源大数据、能源区块链等领域建立了较高的学术知名度,拥有科技部国家“十三五”能源领域科技规划咨询专家和“十三五”科技委先进能源主题专家等国家级规划专家,并且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协助四川省科技厅完成了四川省能源领域十三五科技规划。学院还长期主办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并于学校60周年校庆期间主持召开了“互联网+智慧能源”论坛,在业界具有较好的声誉。

  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发挥两个枢纽的作用,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工作。在国家层面,将紧紧围绕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智能电网战略和“互联网+智慧能源”战略,充分利用好构建起来的学科和人才基础,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产生重大成果,引领能源区块链等领域的发展。在地方层面,将充分抓住在四川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历史性机遇和四川能源资源大省的优势,打造“电子信息+能源”的学术高地。在学校层面,将充分融入学校“一校一带”战略和特色研究中心建设,组织学校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力量,将“电子信息+能源”打造成学校“电子信息+”战略的先锋!

  总之,学校关于“电子信息+”的战略判断十分准确和及时。我们能源学院所从事的研究正是“电子信息+能源/电网”的一个重要典范。能源问题将是未来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尤其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新能源的探索正成为下一阶段社会发展的亟需,新能源带动的产业升级与变革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推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希望学校加强组织,兄弟学院齐心协力,与业内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推动“能源区块链”尽快进入科技部项目指南。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