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焦·专访】王厚军:“机遇”下的成电更需要“积极向上”的氛围
——专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厚军
文:新闻中心 图:王晓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2-25 7360

王厚军.jpg

  刚刚结束的2017年学校工作研讨会,给我留下的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学校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发展,无论是王亚非书记提出的“成电的战略机遇期和我们的历史责任”,还是李言荣校长反复强调的“成电要去引领”,都传递着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机遇下的成电需要更高的工作标准”。其实,李校长在最近几年有关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系列报告中,对学校的未来和发展目标已经给出了很清晰的描述,很多内容已经超出了战略谋划的层次,实际上初步细化到实现目标的“路线图”、框架构建甚至具体的措施和切入点等实施层面。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里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因此,“深入思考下的落实”可能是未来工作的关键所在。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我想决定学校未来命运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在于个体能力的最大“挖掘”和“发挥”,因此如何培育和构建“积极向上”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氛围是学校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实际上,“目标”决定发展的“顶点”,对一个学校是如此,对个人同样如此!相对于国内顶尖大学(特别是顶尖的理工科大学),我们在这方面是有差距的,尽管近几年在局部上有明显的改善,但与我们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原因有很多,如传统的惯性、地域文化等等,这里不多赘述。关键在于如何“改善”。

决定一个人发展动力的因素无外乎两条:个人的主动意识和外力的推动作用。其中个人的主动意识需要政策引导、激励机制和公平的环境,这方面我认为,学校的政策体制已经初步具备,而且具有“自身强烈和持续发展意识”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稀缺的人才,学校需要提供的是“机会”和“帮助”。

我主要想谈的是第二点“外力推动作用”的发挥。我想,更多的人比较难做到的是在长时期内一直都保持“旺盛的斗志”,特别是在高校的环境下是容易产生阶段性“懈怠”的。我记得多年前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令我至今印象极深的话:作为年轻教师,如果有人不停地“催”你,甚至“逼”你做事,那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事!之所以说“幸运”就意味着带有“偶然性”并不是“常态”。我认为,在高校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大多数人的发展需要个人的主动意识和环境外力的推动共同发挥作用。如何让青年教师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保持旺盛的进取精神,一份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规划”应当是经过个人深入思考、分析、借鉴下,能够包容“挫折”或“失败”,可以长期坚持的、发自内心的结果,一定是根据自身特点、把问题想透、把困难想够的“规划”。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区别在于是不是“真”的认真对待,而不是一遇“挫折”就能找到“借口”使之流于纸面、过几年再来一次的规划。

  一份恰当的“规划”可能成功,也可能不那么“成功”,但我认为只要“坚持”就不可能一无所获!而“规划”的执行主要依靠自身持续的、甚至痛苦的努力,也需要外部的不断提醒、鼓励和帮助,需要一个“婆婆嘴”经常不厌其烦地关心和提醒,这方面我们的老教师和管理层责无旁贷。相比较而言,“考核”反而是一种简单的、底线层次的手段。

  在如何理解和面对“电子信息+”这个发展机遇方面,我想,这其中更隐含或面临着对我们的挑战,说明“电子信息科学”未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外”而不在“内”。也就是说“电子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本身能够称之为“科学问题”的领域和方向越来越少了,“实现层”或“技术层”的创新成为研究的主流,这对以“学术性”创新为主的高校而言,“优势”和“主导”作用是有弱化的。但跨出电子行业,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前景极为广阔,可以说“IT改变生活”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因此,更多的“跨界研究”是我们未来不能回避的选择,这对我们很多教师是困难的,意味着我们需要摆脱一些以往的惯性,懂得一定得舍弃,在一些相对不熟悉或低的起点上重新起步。在这方面“勇气”、“智慧”,以及充分地分析研究和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另外,就李校长提出的“真科研”问题,我想,这涉及到我们高校科研的本质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科研”的问题,我认为,笼统地说,与学校和个人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的科研就是“真科研”。换句话说,高校科研过程很重要,但效果和结果更重要!比如说,目前我们的科研相当一部分是“任务型科研”,但同时也意味着“完成任务”只是我们科研最低的底线,如何在科研中最大化大地“挖掘”、“提炼”其中的“科学问题”和“创新价值”,尽可能地提升创新的显示度和影响力,这是高校科研的灵魂,也是“真”的价值所在。而这种意识应该贯穿于整个的科研过程,而非任务完成后的“归纳”。科研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衡量科研成果高度的两极,与学术前沿热点和国家重大需求密切相关,这方面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我们还是有欠缺的,而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最后,我非常赞赏李校长提出的“向前看”和“推崇简单关系”的理念,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成电未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