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叶小文做客成电讲坛畅谈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文:学生记者 彭诗祎 电工学院 李忠阳 魏志文 图: 来源:原电子工程学院 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03-24 5469

  “文化究竟是什么?”对许多人而言,问题的答案是模糊的。我们处在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似乎无处不在,却又遥不可及,文化疏离的焦虑日益显现。3月2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再次做客“成电讲坛”,以一名长期身处文化世界的长者身份,带领成电师生去寻找文化之根,寻找问题的答案。

3.jpg

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单刀直入是叶小文的一贯风格。借由“三君子之问”,他提出了中国在追逐强国梦途中所面临的文化危机。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向毛泽东发出了著名的“黄炎培之问”——历史上各朝都不曾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而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其后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然为何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其三是“李约瑟之问”——为什么在中世纪时的发展远胜于欧洲的中国,后来却让欧洲着了先鞭呢?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叶小文说,“这世纪三问,无不凝聚着文化的焦虑!”这是问给当时的国人的,更是问给现在的我们。“人无文化,浮躁浅薄,难免‘其亡也忽焉’。丰富的文化涵养,有助于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民无文化,行也不远,当然‘无第二个郑和’。繁荣的文化环境,才能催生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新局面。国无文化,急功近利,能有几个人愿意锲而不舍地艰苦创业?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孕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文化自信!”他喊出了四个字,掷地有声。叶小文表示,文化自信是广泛而深厚的自信,唯有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我们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4.jpg

说焦虑更有“三大问题”

  “中国的焦虑来自人们对于这个泱泱大国快速发展的渴求,而这又带来三个问题。”叶小文讲到,“中国要后来居上,必须要加速赶超,必须有战略定力,必须要善于学习。能达到这三个目标,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中国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旗帜的。”而今,中国的发展正进入关键的第四个十年期。日本、巴西、泰国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第四个十年都出现了衰退,而中国经济却依旧保持着平稳态势。“巴西和墨西哥现在除了足球踢得好,什么都不行;而我们是除了足球踢得好,什么都行!”此番打趣引来了现场的笑声和掌声。

  对于这三个关键问题,他表示,发展是硬道理,要加速赶超,“弯道取直”。而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做好“六大支撑”——保障生存、科学发展、友好环境、和谐社会、充沛智力和有效管理;同时,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我们更要打破“国强必霸”“民富必奢”“长盛必衰”的逻辑,保持和平与发展的战略定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国情学习一切先进的的事物,才能保持民族强盛的生命力。

  “那么,我们要不要全盘西化呢?”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全场默然。他随后将土耳其的历史娓娓道来。“20世纪20年代,土耳其提出全盘欧化,甚至发起文字革命,把阿拉伯字母拉丁化,从文化上彻底断根。其后,土耳其的经济发展确实很快,但是它至今也未能成功加入欧盟,同时也得不到伊斯兰世界的认可,这是一件很悲惨的事。”

  叶小文引用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的观点,这种不愿意认同自己原有文明属性,而又无法被它想加入的另一个文明所接受的进退两难的状态,必然会在全民族形成一种在文明上、精神上无所归宿的极端沮丧感。

  由此看来,民族唯有立于自身文化之根,散播自身文化之叶,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正如叶小文所说:“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不但要不拘一格地学习,更要葆有很坚定很自豪的文化自信!”

61ee28c1ab30edcb0deea13fb1ce69c5.jpg

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觉醒,世界秩序也逐渐重构。对于发展问题的思考,结合“李约瑟之问”,不禁让叶小文想到拉开欧洲近代史序幕的文艺复兴运动。他提出,中国梦要实现,也要呼唤文艺复兴。

  “中国梦为什么呼唤文艺复兴?因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字字铿锵,余音回响。

  “逐渐强大的中国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难道也要同西方列强一样用扩张、霸道的方法吗?不,中国走的道路与他们截然不同!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建设‘一带一路’,要走出一条和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追求平等互利的新路。”

  “当下的中国,如同一艘巨大的航船,要保持这艘船又快又稳地行驶,迎风破浪地前行,需要巨大、安全的‘核动力’,而这块核动力的核心就是‘文化’。”

  他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文化再复兴初显成功的范例,它可以避免重蹈近代西方列强开放的老路,它可以破解国强必霸,赢者通吃的逻辑。不仅因为这条路上的国家拥有互利共赢的经济愿景,还因为它有了包含着文化底蕴的开放模式。而走在最前面的中国,更是拥有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文化底气。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在叶小文看来,中华民族所崇尚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顶天立地,执中为度,以和为贵,求同存异是极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散发出耀眼光芒,能为民族实现复兴注入活力,同时也值得世界人民学习。

2ec101b82a5d4740a47b334d4e48a128.jpg

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

  “富起来,这是我们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追求。”叶小文说,近代中国的落后使得我们愈加渴望财富,但无论何种境况,我们都不应失去大国的气度,不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忘却了精神世界。

  “习总书记在北大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现处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要保证经济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有一股精气神,必须保持持续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必须团结奋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回归古老的价值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叶小文此前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写了一篇名为《家国情怀,中美相通》的评论文章,在其中他高度赞扬了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的演讲。“她的演讲其实并无太多惊人之语,内容多是家庭故事,却让每个听众都感同身受。比如讲到学生时代的助学贷款时,米歇尔说:‘那时我们那么年轻,那么相爱,那么负债累累。’我赞赏的正是演讲中世界共有的家国情怀。”

  “《礼记》中说‘乐以和其声’,音乐确实可以感染很多人,提升民族文化魅力。”叶小文任职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时,一直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他鼓励同学们,在大变革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青年来讲,音乐能够增加其素养,促进其积极向上、乐于创新,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健康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最后,叶小文勉励成电学子:“希望大家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在课余保持文化自觉性,多读书多听音乐,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中国在年轻一代的手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此次成电讲坛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电子工程学院、格拉斯哥学院承办。


相关链接:

  叶小文,1950年生于重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从心开始的脚步》《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宗教七日谈》《小文百篇》《望海楼札记》等。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