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月7日下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华做客“学术沙龙”,与我校师生分享其在高分辨率扩散磁共振成像及其在神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生命学院党委书记袁勤主持学术沙龙。
郭华从扩散成像的基础知识、高分辨率扩散成像技术研发及几种不同的高分辨率扩散成像策略、高分辨率扩散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同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他介绍到,扩散磁共振成像主要利用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来研究人体组织的微观信息。传统的扩散磁共振成像主要采用单激发的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来获得图像,获得方式存在数据分辨率较低、变形较大等缺点。郭华介绍说,为了改进这些缺点,他所在的团队利用多激发的序列来获得高分辨率、变形小的图像,来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和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影像工具。在临床应用中,他们将多激发的EPI序列用在慢性颈椎病、肿瘤、前列腺癌等研究中,从而精确确定病变区域。
生命学院尧德中教授课题组、陈华富教授课题组以及学院从事相关学科研究的师生与郭华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通过交流,到场师生对高分辨率扩散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及对神经疾病、肿瘤等的发现及治疗作用有了深入了解,对今后相关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
郭华,博士,2006年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毕业;2007年-2008年,香港大学博士后;2008年-2010年,美国纽约大学放射系助理教授;2010年起任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起,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长聘副教授。已在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MRI相关论文160余篇,多次获得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等组织奖励。现为NeuroImage,MRM,JMRI,NMR in Biomedicine,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多个国际研究期刊的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共振物理,包括新序列设计、图像重建、对比机制研究;大信息量的高时空分辨率、高分辨率扩散成像,以及这些技术在基础科学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