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桃李春风】王倩:偶然结缘,命定”终身”
——记“本科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王倩老师
文:学生记者团 熊安琪 图:本人提供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4-27 11092

王倩.jpg

烟雨朦胧心向处,清景无限

  “外面的世界像一道光,照进我闭塞的小天地,给了我无限向往的可能。”王倩在她的人生中一直在努力寻找开阔、寻找光亮。

  她从川大毕业后,分配到成都量具刃具厂从事科技翻译工作,后来又就职于成都市石室中学。她曾赴日本大丸株式服装厂担任缝纫厂的管理及翻译工作,归国后成为电子科大的一名老师。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王倩一定是忙碌的旅人……

  文化的碰撞是王倩神往的光明。在她少年时代,澳大利亚一个教师代表团来学校访问。宣传单上金黄的沙滩,高大的棕榈树,晒着日光浴的健美女性……尤其是那闪耀着光彩的海,从未见过的大海,对于内陆出生的王倩来说,就像希腊神话里海妖塞壬的歌声般令人无法抵抗。

  在丰沛的世界文学海洋里,王倩最渴望钻研俄国文学。“小时候,我读了一些俄国作家的著作。书中展现了俄国社会的冷漠与善意,心性的野蛮与博爱,人性的苍白与勇敢。我被作者悲悯世间的情怀所感动。”她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俄语专业。

  然而,生活不时充满偶然的戏剧性。当时四川大学俄语专业只录取在中学已学过俄语的学生,王倩就被第二志愿日语专业录取。虽然有一些失望,但在她眼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日语并没有成为一个“备胎”似的角色,而是一把通向日本文化的钥匙,是人生的另一个契机。

  当时男生上大学的机会远远多过女生,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现在语言专业的学生看来似乎很神奇的男女比例13:7。王倩回忆,当时七个女生就是班上的七朵金花。“女生嘛,少有消停,有时相互之间摩拳擦掌,‘你怨我怒’,也有时,半夜不顾断电,互相打掩护,从走廊拉来电一起煮饺子。”她笑,“大学时代多么美好!”

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

  工厂,这是王倩毕业很久以后都很“要命”的词。她不喜欢,却又偏偏摆脱不掉。当时云里雾里的她被分到了成都量具刃具厂做科技翻译人员,“踌躇满志”的女青年想到工厂里压抑、重复的劳作,非常排斥。当时中国和美、德之间的贸易较多,而与日本联系较少,需要做的翻译工作零零星星。“每天基本没什么可做的”成了王倩的常态。

  失望带来损伤,损伤以致麻木,而后是消极的处理。她对工作难以提起兴趣,也没有很认真地记那些科技术语,每日机械般地上班下班,虚虚晃晃。“别人都劝我积极一点,可我当时难以听进去。”这种生活状态一直持续了五年多,直到她离开工厂,前往石室中学。

  “我的这次决定也不被亲人朋友支持,因为中学的日语只教到那一届,以后就不设日语课了。简而言之,就是会失业。”可当时王倩一心想摆脱“牢笼”,不管不顾了。谁知中学成为了她教学生涯的第一站。

  三年后,她失去了中学的工作。恰巧当时日本工厂需要从中国、巴西等地招收一些研修生,王倩就去了日本。日本人严谨、勤奋已不是秘密。“在工厂里,你的每一分钟都被计算到了,上厕所也要跑着去。虽然也是工厂,但比起国内累多了,当然也更充实,已经没有留下多少时间来让我排斥。”

  由于王倩是工厂中仅有的会日语的中国人,所以给工人们上课也是工作内容之一。那些工人多半初中毕业,没有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劲头,王倩会在上课时尽量简洁生动,易于理解。那时候她开始明白,很多事情只有接受了才有能力去改变它,把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日本期间,文化差异第一次在王倩的思想中碰撞出火花。她发现,日本人表扬人从来不说“你很棒”之类的话,他们只会说两个字:加油。以至于当时工厂里有工人抱怨,“整天加油,像是我们工作从来没加油过似的。”由于身份是翻译人员,王倩当然要考虑到到中日两边人员的感受,让翻译效果更好。还有一次,有个女孩的父亲在国内去世了,在中国,单位会慰问不断,嘘寒问暖,可是在日本就完全不同了。厂长和其他日本员工如往常一样,像是什么也没发生,在中国姑娘面前更是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王倩对厂长旁敲侧击,问他为什么不安慰安慰员工。厂长有点吃惊,说“如果别人难过了,我们不就更不应该提起那件让她难过的事情吗?”文化碰撞让王倩感到惊讶,也让她对深入研究语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经历了很多后,王倩尤其珍惜自己现在生活与工作的时光。作为大学老师,她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教了多年的综合日语课,每一年对于她来说仍然是新的,根据学生的特点重新备课,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王倩的心中有一个无需言说的信念,使她备课案牍,常至深夜。

  被问到老师的角色定位,王倩说:“老师本就是学生的交流对象,二者不仅地位上是对等的,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性和非知识性的道理。”她认为,“很多大学生不明白自己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在大学,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发现自己。”

  “学习语言就像一次长跑,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你会一路上挫折不断:单词记了又忘、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用另一种语言却表达不了等等。你需要花的是时间,下的是苦功夫,用的是心。”王倩说。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日语的热情,王倩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听一些日文歌曲,讲解一些日本特有的文化特点。去年学院办过一个日本文化节后还留有一些制作章鱼小丸子的材料,她想着从日本食物开始激发大家学习文化的兴趣,就自己买来其他食材,和同学们一起做起章鱼小丸子。班长说,“有的同学磨面粉,有的搓团子,大家一起吃,那堂课开心也难忘。”

  王倩会帮助课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发言,遇到羞涩的同学就选择一段文字让他朗读。在她看来,这是“练胆子”的好方法。大学由于时间自由,诱惑太多,学生往往没有很好的自我管控能力。王倩充分了解这一点,于是选择了一个“笨”办法:背诵。专业课的同学们说她“严厉”多半也是基于这一点。“我不会只因为学生不那么喜欢就改变这一点。背的过程中,你已经在阅读,在积累。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一节《挪威的森林》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上,王倩给同学们放了一首歌Dear heart,接着提出问题:这首歌出现在书里的哪一章节哪一页?底下一片静默,没有回应。王倩笑了笑,说道,“你们看书都仔细些嘛,不清楚就回去查查,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答案,但是在忍着不说哩。”说这话时,她声音温柔,语气和婉,就连那副贴在鼻梁上小小的红色边框眼镜好像也调皮地眨了一下。“老师很温和,自带一种温婉的气质,很能带动我们的学习热情。她教我们如何去写论文:首先要有个人独立的思维,一个新奇的事物总是会引人驻足;其次就可以多多引用课本知识啦。”上她课的吴小平同学评价道。

  《挪威的森林》是她自己选的一个课题。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来赏析?她说,“因为村上的笔墨简洁、美丽,意蕴深长。我喜欢故事里那种求而不得的美感。”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