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讲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电讲坛】著名心理学者黄菡谈“幸福从‘心’开始”
文:学生记者 常文祺 周宇思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04-24 6005

  “这是我第二次来电子科技大学,非常高兴和荣幸。”伴随着观众的掌声,再度做客成电讲坛的著名心理学者黄菡教授走上清水河校区图书馆求实厅的讲台。她的声音温柔又有力,“上次我来讲的是人际沟通与交流,不知道在场有没有同学已经听过了呢?如果听过的同学很多的话,我想换一个题目。”在征得大多数听众同意后,黄菡重新调整了演讲主题——幸福从“心”开始,将压力管理和心理调试的话题与师生娓娓道来。

黄菡4.jpg

幸福建议之一:剔除不合理信念

  在黄菡看来,要在生活中拥有更多快乐和幸福的心理体验,首先就要尽量回避消极、负面情绪的产生。黄菡说,这在有些人眼里就是无解之题,他们知道这些情绪不好,但是对遭遇无能为力,自然对情绪就无能为力。

  但是情绪是来自那些不可避免的遭遇吗?黄菡解释说,上世纪美国的一位心理健康专家提出了一个“合理情绪理论(ABC理论)”,说我们的情绪并不来自于客观事实,而是经过了中间变量——生活态度和生活信念的作用。就像人失恋后的反应取决于对恋爱的理解和定义:如果把爱情看做唯一,把失恋看做是失败,那一定会痛不欲生。可是如果从好的方面想,失去了这个不合适的人,另一段更美好的感情却有可能因此开始,这不也是一个转机吗?黄菡认为,“事实上,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避免消极、负面情绪的发生,要避免的是这些事发生后对我们构成过分的、长期的控制和伤害。”

  什么是不合理的生活信念?黄菡举了一个例子,“不是你错就是我错”的二元论具体表现为“必须”和“应该”这样的关键词,“我对你好你就必须对我好,我付出了努力就应该得到收获。”

  合理的信念则对生活充满了“理解”和“弹性”,对现实的多种可能性再多一种理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理,不是同一个理,但真的都有道理”,当事情发展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要体会的是“可以调和的冲突”,而不是“宁折不弯的崩溃”。

  除此之外,黄菡认为,我们还要学会把“糟糕至极”转化为“原谅”和“感激”,把“全部”和“所有”转化为“耐心”和“希望”。

幸福建议之二:矫正A型性格

  A型性格是什么?黄菡在现场展示了一项有二十五道题的测试,让同学感受A型性格。A型性格的理论最早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两位心脏内科医生,他们在与冠心病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联系:这些病人不仅有相同的病症,还有相似的人格特征。经深入研究后,他们提出了A型性格特征。

  A型性格的三个特征之一是“时间紧迫感强”,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试图在单位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一旦不能同时做多件事就觉得是浪费了时间,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散步”,只有“赶路”。

  第二个特征是“竞争性”,表现为争强好胜、看重输赢,非常排斥失败,同时把生活泛竞争化,倾向于从每一件事中体会到高下、优劣、胜败、输赢。“有位情感专家曾说过,恋爱中谁先动心谁就输了”,黄菡却认为,“爱情不应该用‘输赢’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恋爱不动心,何谓恋爱呢?”

  “数字化生存”是A型性格的最后一个特征,就是用一套定量指标去描述、体会、指导和规划生活。A型性格的人认为,幸福和快乐的感受就是一连串数字的增加或减少。年收入一百万就是比三十万快乐,房子两百平米就是比一百平米幸福一倍,三十岁得到人生第一桶金就是比四十岁成功。

  黄菡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流文化中对物质、财富、成功过分看重,带有非常强烈的A型倾向,从而强化了个体性格中A型的一面,对大家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威胁,影响了幸福感。她认为,幸福其实就是做一个平衡的人,要寻找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对它们的追求和占有保持一个协调平衡的状态。曾经上过几期《非诚勿扰》的90后互联网创业领军人物马佳佳说过,没有压抑就没有放纵。黄菡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一句,没有压抑就没有放纵,可是如果没有克制也绝不会有满足。“所以,不要被某一种需要控制,要在追求生活的各种价值时,彼此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幸福建议之三:创造快乐体验

  “维护心理健康就像维护身体健康,要有病及时治,不要小病拖成了大病。”黄菡提醒大家,要注意强身健体、预防保健,多补充有益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养分、养料和滋补品。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注重来自生活中的快乐感觉,只有活得快乐才想活下去,“乐趣多多方能生机勃勃。”

  黄菡介绍了增加快乐感觉的三个技巧。第一,强制休息,要强迫自己周期性地彻底摆脱工作,进行心理的调整和放松。第二,培养积极的业余爱好。积极的业余爱好和日常工作的性质是互补的,能让人感到快乐,体会到自己在不断地学习、发展和创造。第三,帮助别人、滋养自己。“其实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没有其他的事比帮助别人、做好事更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

  黄菡还希望大家学会调整面对挫折时的反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得意之处只二三。”可如果不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八九不如意”,那我们的幸福也无从谈起了。

  对于如何应对挫折,她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修正关于挫折的感知。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我没有错为什么要惩罚我?”“为什么偏偏是我?”但挫折并不总是一种惩罚,也可能是生活中随机发生的事情。其次,遭遇挫折后要让自己避免产生攻击行为。“社会学和心理学都有这样一个命题——挫折侵犯假说。不是每一个挫折都会导致侵犯和攻击的行为,但是每一个侵犯和攻击行为的背后都一定能发现挫折的线索。”在遭遇挫折后,我们要积极调整目标,使之更合理或者寻找替代补偿让其更符合实际并得到满足。

  最后,要合理使用防备性反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英雄,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不断努力、向上向善、做一个尽量健康快活的人而已,所以有的时候不仅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也要得饶己处且饶己。”黄菡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事无巨细都要去直面碰到的挫折,那你的人生注定是一个人惨淡的人生。可是人不会容忍自己天天陷入被动无力的境地,因此就发展出了一种很强大的心理能力,即让自己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自动产生防备性反应。”这种反应会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忽视挫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如果我们习惯当一只眼睛一闭、头一埋的鸵鸟,不管不顾就以为可以万事大吉,久而久之会渐渐丧失去应对挫折的能力。因此,在黄菡看来,我们应当把对防备性反应的应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