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不聊聊阅读好像说不过去。”4月23日,著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造访电子科大,与成电师生探讨“阅读与人生”。
面对毕业晚会祝福视频的录制镜头,他结合“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勉励成电学子:“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求实求真、追求真理,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拥有大的气象和作为。希望大家能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
讲座开始前,副校长曾勇,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靳敏在清水河校区会见周国平。曾勇代表学校欢迎周国平来访。他说,作为一所理工科学校,电子科大正积极开设各类人文类通识课程,大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一方面邀请周国平这样的名家大师来校演讲,也努力让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周国平对学校建设通识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新四会”能力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悦”读:像恋爱一样地读书
讲座中,周国平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大家分享阅读与人生的故事,“大学是我人生阅读和写作的关键时期。”
十七岁就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的周国平要比周围很多同学都小两三岁,学校的学习氛围也相当浓厚,那时并不允许在校学生谈恋爱。“那个时候没人看上我,也没机会处对象,我就跟书本谈恋爱,和整个世界谈恋爱。”周国平回忆着自己的大学时光,“阅读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每一个人的阅读方式、阅读重点、阅读习惯都不一样。但是所有人对于读书的态度都应该是热恋时期的单纯、痴迷和陶醉。”
刚步入北大,他就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喜欢俄国文学,把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普希金、果戈里等大作家的巨著都看了个遍。高尔基曾说:“我扑在书上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周国平认为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晚上十点钟熄灯,看书看到一半的他既割舍不下手里的书籍,又不想打破学校规矩,就在熄灯之后站在走廊里借光读书。
周国平将这种如痴如醉的阅读心态叫作“青春期的阅读”,“一个人有过‘青春期阅读’这样的经历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因为他尝到甜头读上了瘾,以后就基本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说,如果将青春期的阅读比作恋爱,成年人的阅读就像婚姻,会考虑更多现实的因素。单纯的喜欢掺杂了别的东西,往往就失去了原本读书的激情。
周国平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也说:“那个时候,哪个女生看了我一眼都要心跳半天,回去写首诗才能把心情平复下来。这是一种生命的节奏,青春需要疯狂,但是再汹涌的河流最后也会汇入大海回归平静的,青春的愉悦终归是要服从于内心的平静。”
“渴”读:为生命的优秀和幸福而读
“读书的目的本质上可以追溯到生活的目的,但凡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有要求,就会通过读书提升自我。”
周国平进一步解释道,生活和人生的终极目标一个是外在的优秀,一个是内在的幸福。优秀不代表成功,但是要达到真正的成功,离不开真正的优秀。所谓的优秀就是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读书对于个人精神品质的熏陶和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关于幸福,周国平认为,能够让最本质的生命和精神都达到舒服的状态就是幸福,“老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就是幸福的”。
生命和精神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所以我们应该让生命本身得到满足,让精神能力得到提升。周国平说,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投身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去吸取营养。而人类精神生活传统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书籍,那些伟大的、优秀的作品延续着人类的精神文明。
“智”读:读书可以增智、怡情、修身
“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具体划分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道德生活。一本好书就一定能在智力、情感、道德上都对人有所增益。”
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智力生活的鲜明标志。对世界、对事物、对知识充满了求知欲是一个人爱上读书的开始,更深入的研读就需要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当你把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条目忘记,剩下的东西才是真正所学。”周国平也进一步补充道,“所有的自学本质上都是自学,大学真正培养的也正是好奇心驱动下的独立思考。”
阅读也是一个充实心灵、丰富情感的过程。“观察世界必然是与内心状态对应的,内心贫乏和内心丰富的人甚至相当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写作则是自己的外在经历内化成内在感受的过程。对于过往经历的感受和思考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我五岁就开始写日记了,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写作了。”周国平接着比喻,“写日记的时候就像我们内在的灵魂把现实的自我叫到跟前来,听它讲述快乐和痛苦。写作就是在帮助你和理想的自我交流和相处。”
读书还能在道德层面升华读者的人格。生命和生命中之间的同情心就是善良,是道德的基础。书籍中的真善美就是对于人格的抛光和熏陶。“为人有格,对己自尊,在道德上高度自律是每一个读书人的自我要求!”
“优”读:读书是为了遇到优秀的灵魂
“周氏读书法则有‘三不原则’,不务正业、不走弯路、不求甚解。”“不务正业”就是说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不拘泥于专业,可以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不走弯路”就是选择最经典最著名的著作来看,直奔大师;“不求甚解”就是不纠结于一词一句的理解而提取最凝练的要点,为我所用。
曾经有朋友的女儿拿着印有周国平文章的阅读理解去找“周叔叔”问问题,“我做完之后对照标准答案只有69分,但是总算及格了”。对于这样的“阅读”,周国平也很无奈:“无论是阅读还是哲学,乃至人生,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周国平说,好的文章在流传当中会被添加各种解释和内涵,但阅读本身是作者和读者的内在融合,是文本的意义和读者内心的积累同时增长的过程。所有陈列在人类文明经典宝库中的名著都是跨越时空而存在的,也经历了时间的筛选和考核。有趣的灵魂总是互相吸引,书籍就给了我们一个穿越时空去欣赏一个相似的灵魂的机会。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