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巍巍成电,60年发展洪流中,青年教师是生机盎然的乐章。在2016-2017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新一代的年轻教师展现了他们立德树人、蓬勃向上、热爱教学的风采。新闻中心采访了获得本次竞赛一等奖的五位老师,他们的师德、才华、气韵正是青春成电的缩影。
大学物理,一门让很多人感到头疼的科目,在青年教师吴喆眼里,却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她的秘诀就是让大物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实际问题出发,同学们就会很感兴趣。”
教授大学物理八年的吴喆“厚积薄发”,获得2016-2017学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她很谦虚地说:“借这个机会,青年老师可以相互学习,提升自己的水平。”
千方百计 让课堂活跃起来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成为科学家,他会发现他整天做那些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的最有趣的游戏,居然还有报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的这句名言被吴喆用于大物课堂,她正是这样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让课堂更有吸引力,让学生的课堂体验更“high”。
课堂上,吴喆会出一些思考性的小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她不仅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还鼓励大家形成学习小组,深入交流。课后,她鼓励大家延伸阅读、查阅文献,形成独立的思考和新的想法。
有一次,吴喆带一个留学生班的同学。同学们十分健谈,在QQ群里用中文交流,师生“打成一片”。遇到专业性的物理问题,外国同学不得不使用英文。他们甚至把问题写下来,又拍成照片发给老师。这样酣畅淋漓的交流一直是吴喆所推崇的,她鼓励中国的学生也经常进行知识“碰撞”。她自己也将许许多多的业余时间都倾注在学生身上。
要让课堂活跃起来绝非一日之功。吴喆记得刚登上讲台时,“我的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教室里有好多同学在说话,但是又不敢管。”老教授们给予了她很多帮助,无私提供多年积累的课件和资料,试讲时又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吴喆终于“化茧成蝶”,展现出精彩的大物课堂。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群,分享多媒体文件。”吴喆认为,有吸引力的课堂一定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吴喆和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想方设法地寻找课堂教学的资料,并在群里分享。群策群力,大学物理的课堂被许多有趣的多媒体资料串联起来,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了。
成电 不一样的生活
因为从小就敬仰教师,又一直热爱物理,博士毕业的吴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物理老师。这是她心目中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初来成电,成电学子留给吴喆的第一印象是:很刻苦努力、很听话。后来,在深入的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又被学生们的聪慧、善良所打动,教师这份甘苦自知的工作,让她一直乐在其中。
在双校区间奔忙一直是吴喆生活的常态。她每周有两天在清水河校区给学生上课,剩下的时间在沙河校区备课和做科研。周六无休,她还要给本科生讲解物理竞赛课程。虽然工作很忙,但收获的快乐却是语言不能尽表。
对青年教师来说,扎实的物理基础和系统的科研培训是讲好课的基础。吴喆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多年的物理学习为她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基础。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后,每一年讲课下来,她仍会发现自己在物理基础方面的不足,会不断复习基础物理知识,多方查找资料。扎实的物理基础使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后更加自信,能够更加正确、清晰地向学生传达出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吴喆从本科、博士、博士后到任教的过程,一直在坚持科学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都属于交叉学科,包括物理化学、材料学、微纳光学、微波电子学、真空电子学等。从事这些研究扩宽了她的知识面,使她对物理学的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在完成基本教学点外,学校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在课堂上加入一些科学前沿和自己相关工作的介绍,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教学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却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科研,“科研促教学”是她真切的体会。
近年来,吴喆搭建了一套近场微波扫描显微镜,利用微波成像、无损检测的方式去观察干细胞。近场微波显微术反映的是样品的高频特性,适用于包括介电材料、铁电材料、导体、半导体、超导体等几乎所有类型的材料。
马克思·普朗克说:“科学提高了生命的道德价值,因为它促进了对真理的爱以及敬重”。热爱科学并带领学生们寻找科学乐趣的吴喆正体现着这份对物理学科的爱与敬重。在她的引导与探索下,《大学物理》课会更high ,更有味!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