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诺奖得主经济学家罗伯特·C·莫顿教授做客“成电讲坛”
文:王晓刚 学生记者团 吴炜航 宋玉桐 图:邝俊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9-15 6733

  9月13日下午,我校名誉教授、国际著名“期权之父”、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罗伯特·C·莫顿(Robert Carhart Merton)做客“成电讲坛”,并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电子信息领域监督评估专家组组长马俊如,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康凯教授,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刘明侦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杰辉围绕“大学的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进行了对话交流。校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出席并致欢迎辞。

03f0c4229ddb4cb7b0da8b701fe30479.jpg

  莫顿教授是现代经济学创始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与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共同发明了金融期权数学模型,并因此与Myron Scholes共同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0年,他提出了著名的“Merton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风险资产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工作,为当今蓬勃发展的金融工程学奠定了基础。1973年,他提出了多时间段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现代金融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讲座中,莫顿教授以自己从工程领域逐步转向金融工程领域的亲身经历,分析了“训练和兴趣”(Training and interest)之间的关系,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告诉同学们,做科学研究工作一定要寻找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锲而不舍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前行。

82ce8bfe0524b739fc7e7ccb1f983eff.jpg

  那么,做学问的关键是什么呢?莫顿教授认为,科学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心无旁骛,要全心全意地沉浸其中(full time to academic research)。他引用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例子说到,“爱迪生选择电灯灯丝材料的时候,经历了一千多次失败,但爱迪生没有抱怨失败,反而说他知道了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就是对全身心投入的最好诠释!”

  莫顿还比较了做教授与做企业家的异同。他说,企业家对事物的本质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如何创造更多的效益和工作机会。而对科学家来说,就是要追问事物的本质,或者要找到一些方法能够让技术最终变成实物,在这个方面真正的科学家与普通工作者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工作也有共性,那就是都要承担责任并辛勤付出。在大学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并不是完全悠闲平静,而是要承担各种责任、不断能超越自己,做出更多的贡献,企业家也是如此。

86d657b1d658ab57d0b479bb1af93781.jpg

  在随后的嘉宾对话环节,莫顿教授、马俊如院士、康凯教授、刘明侦教授围绕“大学的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理解,并对中国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现象进行了讨论。莫顿认为,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要遵从自己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的选择,往往都是正确的选择。刘明侦分享了自己回国工作的人生选择并表示,回国工作之后,国家和学校都给予了她大力的支持,这是国外可能无法给予的良好科研条件。现在,中国政府正在向世界杰出人才敞开怀抱,科研政策和环境也在发生着许多不容忽视的改善,这是青年人才回国奉献的良好机会。康凯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成员的情况,并表示,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为了各自的学术兴趣和理想而奋斗,这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马俊如解读了“大学”“科学研究”和“创新精神”三个关键词,表示大学就是开拓创新,“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未来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尤其是大学,要做好基础研究,探索知识的新边疆;同时要努力做好科学的应用研究,实现科学技术的转化。

c441339b050ea9d2d58eb2cf13023a3d.jpg

38881957cf45247d04ee996c461b0239.jpg

  在互动环节,针对同学们关于“专业不对口但转专业会花费大量时间并且知识储备不足,若辅修其他专业又很难得到认可”的问题,莫顿表示,“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带来的价值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只要明确自己的本心,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想办法克服。大学生要努力做自己,不要人云亦云。”

  最后,刘明侦就青年人才如何从国际上其他国家借鉴创新的经验问题请教马俊如院士。马俊如认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它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还是近来的事情。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归功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在科技创新的历程中,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比较落后的。因此,中国的科学家都有一种追赶世界的紧迫感。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是能够创新的,是能够创造出优秀成果的,是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总结这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创新,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创新的全球化。今天,每一个民族都在爆发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我们一定要扩展视野,充分借鉴全球创新的成果。其次要有自信心,要摒弃改革开放以来因国内外的巨大科技差距而带来的压力和自卑感,因为自卑感是创新不成功的最大羁绊,它会导致我们不敢自己前行。最后,一定要重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创新不能做“白日梦”,必须要付出勤奋和努力。在创新的路上,往往没有鲜花和掌声,而是充满了失败的威胁、困难的压迫。只有努力付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甘甜。另外,也不能只想着做伟大的事情,而是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369ad8470ee7be07a6037e41f645dcd9.jpg

  本次讲座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电子科技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组委会主办,由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承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协办。


编辑:林坤  / 审核:罗莎  / 发布: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