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电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教育报 | 实践育人: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文:陈伟 图:中国教育报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09-28 4234

  青春奉献社会,实践收获成长。电子科技大学每年组织15000多名学生奔赴祖国各地和10多个国家进行社会实践,传递青春正能量。如何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近年来,电子科大不断强化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让学生识国情、强使命、作贡献、长才干,用这种学习性、成长性、社会化的主题实践活动点亮大学生的成才梦想。

中国教育报.jpg

课内课外实践,动起来活起来

  “大家都说我是个运气比较好的人,但是我想如果不把这种运气回馈给国家的话,这种运气迟早会用完。”90后教授刘明侦走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与该校的90后学子谈大学生活、专业发展、爱国主义、人生理想等。为什么选择回国?如何权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中英教育的差异在哪里?4名本科生代表和2名研究生代表先后采访刘明侦教授。

  “我们希望发挥刘明侦教授对青年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这种90后与90后对话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该课主讲教授戴钢书说。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本科生杨恩宁在课后表示:“刘老师的讲述,让我明白优秀靠的是一步一步地积累,并没有捷径可言。”

  电子科大还将课堂搬到革命遗址、田间地头、闹市街区等,让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该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吴满意说,学校将定期选派青年学生“重走长征路”,去感悟长征的重重艰难和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接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年6月,一场别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成果会演在该校举行,学生通过相声、诗朗诵、微电影、合唱等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到鲜活的故事情节中,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实践教学的新探索,旨在以“鲜活”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才会真正触动学生,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实践育人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科大党委书记王亚非告诉记者,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深度参与相结合,在电子科大已经成为常态。

脚踏中国大地,奉献青春力量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电子科大始终将赴贫困地区支教作为社会实践的重头戏之一,仅今年暑假就有3000多名学子在四川、贵州、青海等西部贫困地区支教。该校的110多支实践队还组建了“大学生支教同盟”,以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对支教地区持续性、长久性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大红心支教队曾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团队”十佳团队奖,今年他们在四川省筠连县联合苗族乡中心校开展了20天的“情暖童心”支教活动,现任队长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本科生黄颖康告诉记者,“这些留守儿童天真可爱,希望我们的微薄之力能帮助他们点燃他们心中的梦想,让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走出大山’”。

  四川是一个地震多发省份,9年来发生的7.0级以上地震就有3次。作为地处四川的高校,电子科大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投入到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零距离的志愿服务中,亲眼见证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曾参加芦山地震灾区志愿服务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赖春雷说,“芦山三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让我看到了四川人民的自强不息、全国人民的大爱无疆,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都江堰“三下乡”是电子科大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自2008年“5·12”地震后,今年是该校第9年组织大学生走进农户。该校17个学院的500余名学生在都江堰的20多个乡镇开展了走进“百村、千家、万户”活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新农村建设服务、科技兴农服务、文化宣传服务等活动。

  棋盘村是都江堰在“5·12”地震后率先建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一。电子科大赴棋盘村实践锻炼的本硕博学生一起努力,为棋盘村的猕猴桃产业建立了“网上商城”,不仅助力棋盘村村民发家致富,而且让学生在思想深处经受了一场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和升华。

争做国际义工,传播中国正能量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高校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

  今年,电子科大组织了海外交流学习实践队53支,600多人的规模较去年增加了48%。其中,“丝路筑梦”团队专门前往“一带一路”沿线的斯里兰卡、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加纳等亚非国家开展社会实践。

  今年,该校的斯里兰卡国际教学实践队第三次飞赴这个热带岛国,支教队伍也由第一年的8人增加到61人。

  支教目的地的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落后,信息十分闭塞。支教队的团队成员们克服语言障碍开设了多门课程。格拉斯哥学院本科生张今可感慨道:“踏入教室,看到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明亮的眸子,一种强有力的责任感瞬间注满了我的每个毛孔。”

  这群国际义工传递的中国温度,温暖了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在支教的同时,学生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格拉斯哥学院本科生刘顺奇曾在泰国做国际义工,他说:“在这些国家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充满了浓厚兴趣,我们很自豪、很骄傲。”

  电子科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表示,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始终与国家、与时代同频共振,将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通讯员 陈伟)


  报道链接: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9/25/content_486155.htm?div=-1;

  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925/c1053-29556939.html


编辑:林坤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