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启梦成电】申恒涛:“大媒体”科学家的舒展人生
文:杨丽可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04-07 7608

  记者在等待申恒涛教授的时候,一位看起来二十多岁的老师走进办公室,牛仔裤,整洁的衬衣,时髦的无袖皮外套,瘦削清秀。“让你久等了。”他说话声音很轻柔,文质彬彬,带着绅士味儿。他就是大媒体计算领域的知名学者申恒涛。

  在采访过程中要为大媒体计算中心的团队拍照,当这个年轻的团队站在一起时,新闻中心从事摄影工作十余年的邝老师也不禁开了句玩笑:“原来科学家也这样帅。”

  学生们用“儒雅男神”“颜值爆表”来形容申恒涛老师,他们其实更佩服的是,他在大媒体计算领域的成果“rocket high”(像火箭一样高)。

从未觉得科学很难

  大学毕业时在600多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工作学习两不误,本科毕业后三年多获得博士学位;7年多连升四级,从讲师到教授……申恒涛的科学人生几乎是完美的,在他看来却有点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的味道。

  采访中,申恒涛愉快地回忆起自己刚到新加坡时,“18岁,我才90多斤”。他拿到了新加坡教育部的奖学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始学习计算机。“那会儿,刚到新加坡的时候,我还自己跑去五星级酒店的咖啡厅去打假期工呢,做了两个假期”。在本科的后两年,申恒涛成绩冲到了年级最顶尖的位置,发表了一篇多媒体研究领域的顶级论文。他与其他几位同学在2000年的夏天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本科阶段没想过读博。”22岁那年,申恒涛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奋进青年,早早树立为人生、为科研的奋斗目标。他去找工作,面试,后来也想过要不要试试读博?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时,申恒涛遇到一个朋友,在斯坦福读了六年半的博士,即将毕业。他想“花那么多时间读书,真是蹉跎青春啊。”就在摇摆不定时,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教授开始“游说”他。

  Ooi Beng Chin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为数不多的几个杰出教授之一,ACM/IEEE fellow。他在数据库领域是华人研究者中的领军人物。教授说:“就在这里读吧,三年就能博士毕业。”这句话打动了申恒涛,他放弃了去美国名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又待了三年,一边做全职助教,一边兼职完成了博士学业。2004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申恒涛欣然去了澳洲。

  科研似乎就意味着多次失败、苦涩和汗水么?申恒涛却不这么看。他很诚恳地回答:“说真的,我还从未觉得科学是困难的,就觉得只要用心,就很简单,读博士也是简单的。”

  要讲一点科研中的挫折吗?申恒涛想了一会儿,说起评教授的经历。

  2011年,34岁的申恒涛已经连续破格,完成了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的“三级跳”,向“教授”职称发起冲击。“我心里很没底,当时才破格评为副教授一年多。”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昆士兰大学一百多年历史上上最年轻的教授,“即使不是最年轻,也是之一了”。在英国学术系统里,很多大学老师都是以高级讲师的身份退休的。

  申恒涛进入面试现场,有点喘不过气。所有的校长、副校长,每个学院的院长和校级研究所的所长都正襟危坐,把他仔细地“审”一遍。他还记得有位主管科研的副校长问他,“你的科研做得很杰出,rocket high,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啊?”申恒涛自我感觉,回答这些“大牛”问题时,并不是很理想,有一些问题没有听得很清楚。

  按照昆士兰大学的惯例,校长会在面试后亲自打电话给通过考核的老师。申恒涛等了一晚都没有接到电话。第二天,他有些沮丧,没有立即去办公室,而是在校园里慢慢地走着,躺在湖边思考了一会儿。“我从来没有觉得科研压力大,特别是写论文。但是这一次,真的觉得有点难,非自己能够控制。”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很有戏剧性,当申恒涛回到办公室时,同事们说“你的手机和电话一直在响。”回拨电话时,校长稳健从容的声音传来“Congratulations!”原来,真的通过了,申恒涛顺利成为昆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大媒体计算领域的弄潮儿

  什么是大媒体计算?申恒涛简洁地回答,“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多媒体科学”。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产生、传播、存储都发生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变化。这其中,多媒体则被认为是最大的大数据。仅仅网上的图片和视频就已经达到了几千亿和几百亿的数量级了,更不用说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历史积累和快速增长的多媒体内容了。

  申恒涛说,多媒体在日常信息获取和交流中比传统文字有更大影响力。现今技术的发展也创建了新的信息提供环境,配备多传感器、高清屏幕、多核处理器、大存储空间和无线网络访问的智能移动终端是自然的可获取、处理、管理、传输和展现信息量最为丰富的多媒体设备。在我们的4G时代和可预见的将来,多媒体已经成为信息消费的主要动力。

  大媒体在社会生活、公共安全和经济层面上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新常态”,给我们展现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科研机遇。申恒涛和他的团队所进行的,就是通过对数据库、数据挖掘、多媒体检索、内容分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来实现对大媒体数据的快速获取、管理、索引、搜索、识别、认知、可视化等,从而获取大媒体数据的巨大价值。

  申恒涛认为自己进入这个领域十分幸运,大学时代的论文就是关于网络图片搜索。“1999年,谷歌才刚刚成立不久呢,我在当年就进入这个领域来研究了。”申恒涛博士期间一直在当时非常前沿的图像搜索检索和数据管理。十余年积累下来,当大媒体开始炙手可热,他已经有了丰厚的成果和转化的优势。

  “我只瞄准最顶尖的学术会议和期刊。”正是因为申恒涛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他的成就亮点闪烁。在包括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近似视频搜索、多媒体内容分析、网络信息检索和空间数据库等方面,申恒涛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他引领了国际高维复杂大数据索引的研究,在国际上实现了海量视频数据实时内容搜索。他的论文主要发表在VLDB Journal,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等国际重要期刊,以及数据库、多媒体和模式识别的国际顶级会议,包括ACM SIGMOD,ACM Multimedia,IEEE ICDE,IEEE CVPR等。在澳大利亚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 2012公布的学术排名中,其率领的研究组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排名中名列第一。

  2010年申恒涛教授被澳洲计算研究与教育学会(Comput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Australasia)授予Chris Wallace Award,2012年被聘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 Research Council)的Future Fellow。

  “做科研就是要乐观自信!”申恒涛认为自己的秘诀就是良好的心态。“不仅是科研,人生大事也是如此,心态好,总会走到柳暗花明的时候。”他以马云为例,“他输了多少次,但始终坚信未来会好的。好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

  也许因为这份好心态,申恒涛的人生如此舒展从容。

建设有世界级影响的顶尖团队

  今年2-3月,申恒涛领导的电子科大“大媒体计算中心”团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在CCF(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TIP),以及CCF A类会议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上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

  谈到“回巢”祖国,“花落”电子科大,建立年轻的团队,申恒涛用“如沐春风”来形容。他在2013年来校考察,学校和学院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求贤若渴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申恒涛也希望在这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里,建立大型的团队,拥抱大数据时代国内学术产业界的风云际会,回报祖国。

  申恒涛在团队建设问题上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一定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形成干事业的氛围,有聚合的力量。他在选留人才方面深思熟虑,“最好有海外背景,对研究有兴趣,乐于团结合作,目标远大,人品要好。只有这样,才会有最高水平的成果和顶尖的团队。”

  在大媒体计算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申恒涛在学术界影响力迅速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邵杰教授,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任研究员,围绕复杂数据管理的中心问题,在多媒体信息索引与检索、空间数据库和新型异构数据查询等前沿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杨阳教授,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研究员,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检索和社交媒体分析等……

  “现在,团队已有两位校‘百人计划’教授,一位特聘副教授,一位讲师。”申恒涛说,团队计划两年内再引入五至六名教授,目标是达到十位教授的规模和水平。团队骨干迅速增加,高水平成果初现,发展态势欣欣向荣。

  建设和管理团队让申恒涛十分操心,“我要把他们照顾好,要让他们有成绩,把团队带好,给学校做贡献,也期望能给国家做贡献。”申恒涛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总结出“快乐管理法”,营造开心做研究的氛围,这样更有效率,更有凝聚力,更能尽情发挥。在这样的氛围里,“sooner or later,目标总会实现的。”

  “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这个团队在中国顶尖,在世界闻名。”申恒涛信心满满地说,“前三年的计划是站稳脚跟,让大家知道电子科大在大媒体计算这一块儿很牛!”

 


编辑:  / 审核: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