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编者按:2017年11月份,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在征求了校学术委员会、教代会执委会、相关学院主要领导的意见,并经校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讨论会后,推出了《关于基于一级学科的学院调整方案讨论稿》。随后,王亚非书记、李言荣校长于11月23日、27日、28日分别在电工学院、通信学院、微固学院、物电学院等进行了宣讲,现将王书记、李校长几次讲话的主要精神整理如下。
李言荣校长在我校“新的办学结构改革”报告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电子科大成立61年来,这次对办学结构进行的调整,应该说是非常大的一次了。我们的办学结构从建校到现在,基本沿袭了苏联的办学模式,到现在要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了才发现问题很多,并且是结构性的问题。刚才,王秉中处长讲了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调整的必要性,一个是调整的具体方案,也就是按一级学科设置学院,具体为组建新的电子学院、组建新的通信学院,成立新的材料学院、成立新的物理学院,以及对机电学院、光电学院进行适当的整合等。本来我们是想开一个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授大会集中进行宣讲就行了的,后来觉得这件事事关师生们的利益,老师们都非常关心,甚至学生家长和校友们都很关注,所以亚非书记提出我们还是多花点时间,从电工学院开始到几个相关学院都来一一宣讲。这次调整涉及到的通信、电工、微固、物电、机电、能源以及光电等学院,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都为学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代表学校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个学院一届一届的领导班子和广大的教职员工,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学校追求一流的精神在你们身上都有非常好的体现。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改革?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来做?以及我们如何去做好这件事?
第一,为什么做?大家都能看到,学校现在发展状态不错,在校内校外都是一致的感受,有人说这么好的发展态势,还要去改啥呢?而且一改革就进入了办学的主体学院和办学的本质问题。我们知道,学院不像机关部门,平时是不能轻易改动的,因为它涉及到了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覆盖面是最宽的,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这次我们真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临时动议,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的学校党政工作研讨会之前,我和亚非书记就一直在讨论学校的办学结构调整问题,怎样才能适应“双一流”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减少甚至清除我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的结构性障碍,“双一流”建设中的第一条就是要求一流大学首先改革办学机制、提高办学水平。本来我们按目前的状态发展下去,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问题都不会太大,但是十年后我们的危机会积累到很大很大,其实说实话十年后也不关我们这批人的事了,是后面领导的事,但后人总会去追溯到现在的班子有没有作为、有没有预见性和有没有使命感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暑期放假前,就跟彩东副校长和发规处多次交流,看得出由他们牵头来做这件事情后还是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方案已经做得很详细了,就像中央的雄安新区推出来一样,因为怕影响和冲击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保密也做得很好,从暑假放假前到现在一直在反复讨论这件事情,差不多也有四个多月了,现在这个方案做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认为是可以、也应该端出来向各位老师报告了。
从表面上看,这次调整一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科责任和学院责任没有关联起来,学科一旦出了问题谁也不会负责、谁也负不了责。二是我校长期以来也没有按一级学科来办学,现在国内好大学中也就只有几家学校不按一级学科办学了,而电子科大是最没有按这个规律去办学的。国外也就俄罗斯还沿袭了苏联的这个体制,美国、欧洲等国家一开始就不是这样搞的。三是如何减少因专业过窄导致的校内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电工、微固、物电、光电、基础院等搞的方向越来越交叉、重复,校内争项目争课题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石墨烯,就有电工、微固、物电、光电、能源等多个学院都在做,实际上不少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包括我们新引进的一些青年人才因对别的学院不了解都封闭和浪费在这上面了。而电子科大本身是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把教职工队伍扩展到五六千人的,学校在规模上面因上级的经费拨款基本是有一个边界条件的,我们现在专任教师有2300、教职工有3800,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一边在低水平重复,一边又想发展新学科,一边又受规模数量所节制,显然这是腾不出精力来去真正发展新的学科的,而困在原有的框框中我们几乎已看到了办学水平的天花板,教师们的努力也快到了极限。最近,我们有个统计,学校有一半以上的人财物的资源都被耗在两个优势学科上了,也就是排名第一的电子和并列排名第二的通信上去了。我们只有这两个才排到国内前三,第三个在哪里都不知道,一般说来没有3-5个排在前三在国内就是一个单科属性的学校,加之今后竞争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电子保第一在一段时间内还比较有信心,但是通信保并列第二就已经很有压力了。别的好学校一般是一个一级学科也就百八十人,如清华的通信也就40多人,电子有60、70人,东南大学的电子、通信也就各70、80多人,所以一般一个、两个一级学科的学院也就是100多人的正常规模。而我们的电子直接的人数就有400多人,搞通信的又是400多人,如果再算上间接的,差不多上千人了吧,所以我们必须瘦身、必须往高处长,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形成从400多人压缩到300人、再到200人左右的一支高水平的正常队伍,人海战术是不可持续的,当然这需要一个适当的过渡期和缓冲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方向和目标是明确的。另外,现在的人才培养越来越按大类,清华最典型,今年49个本科招生专业缩减成16个大类,甚至一个一级学科都不作为一类来招生,把两三个一级学科合并在一起,几个学院共同招一个大类,据说学校震动很大,院系和教师的状态尤其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不少学院仍在按照二级学科培养,所以在全国是很落后的了。同志们,大家都应该知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人才是一个普遍的趋势,这与科研又不太一样,科研纵向看是越来越细、横向看是越来越交叉跨界,所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反向的发展趋势。而我们并没有顺应这种潮流,大家仍然很从容、很淡定地按细分的专业、按传统的方式在办学。
以上这些都是从表面上看的,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得出的问题。但从实质上看,我们“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双一流”建设国家给我们确定的目标,以及今年九月份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汇聚起来就是两大任务:我们到2025年前,也就是差不多建校70周年的时候,理工科研究型大学的结构必须搭起来,如果搭不起来,那我们就基本上永久停留在一个工科大学、单科性大学的层次上去竞争了。只有搭好了理工科大学的框架,我们才有可能去实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到2035年后、直至2050年前形成多科性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当然是走不了综合性大学的路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多学科性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这也是国家对我们这种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与期待。要实现这两个阶段的目标,那我们学校要做到的就是怎么保持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工科,这是我们要高举的,这个旗帜一倒电子科大就关门了;第二个就是怎么把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理科给搞起来,比如数理化、生物、材料,材料本来是工科但是在电子科大这样的工科学校它还是理科的属性,算是基础学科,物理学科是我们工科学校共同的基础,所以它的发展更急迫;第三是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科,电子科大要站在“电子信息+”的角度上去发展生命医学这才会有特色和优势,这显然比农林水地矿油等高校去发展医学更有道理,大家知道国内的哈工大、华南理工、北航、西工大等这些好学校都在强调医工结合,但应该说只有电子科大最具备搞“电子信息+医学”的基础,也只有电子科大有从电子材料、元器件、器件、组件、系统、整机、测试等这样一套完整的技术链和创新链,一直可以对接到相应的产业链。北大清华有他们的特色,但是在电子信息方面并不完整,西电跟我们非常相近但是我们在电子材料元器件方面基础似乎更好些。第四,还有以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文科,文科未来也要有相应的发展,但是现阶段主要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通识教育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去支撑学校培养创新型和引领型人才,而不是招一大堆文科生和管理专业学生来培养,这不是电子科大目前发展文科的目标。
那么要达到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工科、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理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科、以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文科,那实现的路径是什么呢?那就是“工优-理强-医拓-文进”的策略。我们第一要追求“工优”,实质上就是“电优”,工科的问题是怎么优化,而不是再长胖了,我们已经足够胖了,是长得不高的问题;第二是“理强”,理科现在的架子还没有搭起来,物理学院还没有单独成立,我们理科中的化学、材料、生命都不强;第三是“医拓”,医科怎样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去拓展、去外延,如果去跟华西比拼传统医科显然不是我们的选项;第四是“文进”,我们的文科也要不断进步才行,文科也有自己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最终,我们希望学校逐步形成四大块,若干年后发展成四大学部——工学部、理学部、文学部、医学部,这也就是MIT当年确定的战略路线。而现在,我们整个成电就被一个典型的工科学校圈住了、动弹不得,我们的工科就像晚上的月亮很大很亮,其他学科就像星星一样只是一闪一闪的,我们希望在保持工科优势下,理科、医科和文科都要逐步搞起来,才真正像个理工科大学甚至多科性大学的样子。显然目前的办学结构是不适应的,也完不成这样的目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调整办学结构的目的所在。
第二,为什么现在做?有人说你早不做晚不做,等几年做行不行,现在我们学校状态好,各个学院发展得都不错,大家也都很努力,等到状态不好了、学校不行了的时候再搞这些改革嘛。关于这个问题,我和亚非书记及班子成员反复讨论过,如果状态不好的时候再去改革可能就来不及了,国内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为什么现在做,有这么几点原因:第一,目前我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很团结、很齐心,学校、学院、机关、部门、老师和学生都是比较团结一致、热爱学校的,没有这样的基础去弄这个改革显然是做不成的,只有在整个学校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去主动触碰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做成功;第二,未来几年对我们来说是几个重要评估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时候,但不是说大家工作上可以松口气了。因为“双一流”我们进去了,再怎么说也要稳定个五到十年再评估了;五年一次的重点学科排名评估结果也要马上公布了,到下一次评估怎么说也要五年以后了;十年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今年上半年也已经完成了,反映还挺好。所以,现在我们是可以做一些结构上的深层次的变革,而不是做表面上的修修补补的简单工作;第三,今年底正好是学校中层换届,学院的四年目标任务考核完了,都超额完成得很好,学校还要好好奖励大家,接下来学院新的四年目标也即将重新制定。所以,综合上述三点,我们认为当前是一个改革学院办学结构的契机,是变革办学结构的一个最好的窗口期,过了这会可能也就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也不知道是遇到哪个领导、哪一任班子才有可能去做这个事情了,因为原则上讲谁都是不愿意去做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因为现在你做了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都是处理麻烦和矛盾,即便要初步见到一点效果也是三五年以后的事了,而要真正能看到这次改革的意义,也可能要十年之后才能够看得更清楚些,我想没有对成电的忠诚和热爱、没有对学校的担当和使命,任何人都是不可能主动去碰这件事情的。
反过头来,大家会想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第一个是继续维持现状,我们会一直疲于奔命地去“保”这两个优势学科,而且“保”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从道理上讲没有一个学科可以永远当第一,没有一辈子的第一,但我们又输不起,因为我们有限的几个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如果电子掉下去了,我们办学就出大问题了,所以维持现状总是会一届比一届更吃力的,一般的做法就是拼命地长胖,把专业再细分,把教师的数量不断放大,而其他新的学科包括理科、文科、医科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了。第二个是我们的办学结构,综合性大学不说了,理工科大学都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学院的,甚至一个学院负责一到三个学科来办学,只有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中国好的行业型高校中,也就还有十来个仍按照二级学科在办学,比如,北航6个优势学科是8、9个学院在办,西工大2个优势学科是5个学院在办,而我们就更不好意思了,2个优势学科有6个学院在办,比如有通信、抗干扰、电工、微固、物电、光电等6个办学机构都在办电子和通信相关的专业,这几乎占掉了学校一半以上的资源。所以,我们很落后,谈不上先进,再这样我们是腾不出精力来真正发展新的学科的。
第三,如何做呢?刚才秉中处长已经把具体的方案讲得比较细了,我就不再多说了。实际上,就是如何组建新的通信学院、电子学院、材料学院、物理学院以及重组的机电学院和光电学院等,这些学院是成电工科的基础,是成电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稳定和发展是要同时兼顾考虑的。刚才秉中讲了基本原则,我再强调几点:第一个,请大家放心,我们成电的老师这么努力、这么优秀,原则上讲调整后,每个合格的老师、机关职员、干部都是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第二个,原则上每个老师的工作条件都不会低于现在的水平,我们还会努力去做增量,到新学院去你的实验室可能还会扩大、条件还会改善得更好些,不可能低于现在的水平;第三个,新学院的班子首先是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统起来,不会急于去把科研打乱,科研还是先按照并联的方式去运行,先不搞串联。我们希望科研先保持现状,比如,电子学院下面可以设微固系、物电系、电工系,先把三支队伍稳定下来,但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还有机关办公要先尽量统起来。科研要么有国家平台,要么有学校的特色交叉中心,要么是自然形成的大团队,仍然照原来的组织方式发展,物电仍然是物电、微固仍然是微固、电工仍然是电工,后面再根据新学院的发展情况再去搞各系之间的串联和交叉。第四个,这次调整原则上是没有一个学院是被别的学院合并了的,都是重组和新建,大家都是完全平等的,都是新学院的主人,而不是客人,只要在成电校园内就都是成电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什么改革都只会对你更有利的,我想,只要我们的老师们都在追求一流的学术和一流的人才培养,我们就没有任何可担心的,因为任何改革都只会强化大家追求一流的精神状态,都只会让学生变得更优秀、让老师变得更成功、让管理人员变得更自豪,这才是改革的目的,也是国家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要求,没有人愿意为改革而改革。同志们,如果我们没有进入“双一流”大学的序列,显然大家是不会高兴也不会答应的,但是现在进去了之后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和压力就不得不请大家来一起共同承担了。第五个,是关于学生工作的,学生是办学的中心,学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亚非书记坚持要到各个相关学院来报告,校领导们要跟学院领导还有辅导员亲自去宣讲,一定要让学生稳定、平稳、安心、放心,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利益和他们的就业、深造等都不会受到影响,其实只有学校的办学更科学了,办学水平上去了,真正受益的首先就是同学们,学校改革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只会更加有利;学校办好了,我们的学生、家长和校友们脸上只会更有光彩的。当然,我们的老师们一定要先弄清楚这次改革,才好给同学们讲明白。第六个,就是人财物的政策,大家不要着急、不要慌张分钱,经费是可以计算到这学年的结束的,可以按照原来的计划执行预算。
最近几天,大家纷纷对这次改革都表示了理解和赞同,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特别是刘盛纲院士、李乐民院士、陈星弼院士等都表达了对学校这次大的改革方向的肯定和支持。当然,不少学院的师生也表达了对原来学院、原来专业的感情和不舍,这说明大家对学院、对学校都充满了强烈的热爱,也希望成电发展得越来越好。同志们,这次调整,是我们迈向“双一流”的最大的改革,希望大家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一旦学校做出决定后,机关、部门、学院、老师都能坚定地贯彻执行。我们也知道,有些老师是会有些不习惯的,因为打破旧的建立新的,又要去熟悉新的、更大的人群,并且还要和谐相处,他总会有一些担心、是有一个适应过程的,但这些都会很快过去的,其实国内不少已改革成功的高校都经历了这样一个阵痛的过程,但请大家放心,我们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会充分考虑和尊重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传统和特点,也会考虑到大家在过渡期中的适应和转化过程的。我想大家还是首先要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弄好,把本职工作弄好,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主动对标一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如果我们这次做好了,成电也许就真的跨过去了,就能基本上形成具有理工科特征的多科性现代大学的办学结构和体系,而不再是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模式,我们就能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打下我们成电人的底色。
谢谢大家!
王亚非书记在我校“新的办学结构改革”报告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大家好!
学院设置调整和中层干部换届是今年年初学校工作研讨会中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按照计划要在本学期内完成。今天跟大家讨论和研究这个方案,就是希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今年,学校的大事要事比较多,补充调整了校领导班子,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入选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名单,完成了四年目标考核,并正在推进新一轮四年目标的研究制定。对学校发展而言,二级单位的调整和中层干部换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刚刚,李言荣校长从“为什么做、为什么现在做以及如何做”三个维度,代表学校介绍了对学院调整的思考。之前,王秉中处长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学校对于这次调整高度重视,前期已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和调研,不是临时动议的。这是站在学校长远发展角度的抉择,也是对成电未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改革。电子科大走过了61年的发展历程,这次基于一级学科的学院调整具有开创性、奠基性,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调整方案。这一步走出去,就能为成电从过去单一的学科结构,向理工深度融合的研究型大学和多科性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为影响非常深远,所以我们十分慎重。通过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研究、校党委中心组务虚讨论,向教代会、校学术委员会、各相关学院师生广泛征求意见,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办好这件事情,确保广大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还会就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最后由学校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审定调整方案。
自从今年年初担任学校党委书记以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校上下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育部、兄弟院校、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认可。可以说,学校现在所处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展氛围都特别好。在处于上升阶段的情况下,学校党委、校领导班子没有选择维持平稳的发展格局,而是主动对内部架构进行调整,为什么?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校现实和长远发展战略考虑,现在是我们进行改革的窗口期,是最佳的时期。就全球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已经在学院设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凸显了我们在学院组织架构,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上相对滞后的问题。国内一些发展较好的兄弟高校,很早就对标世界一流大学通用的学科定义来规划自己的院系设置。他们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架构学科和调整学院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就学校发展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而言,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发展路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其中,形成科学的学科架构、学院设置和组织结构,对于2020年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理工深度融合的研究型大学乃至实现后两步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这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双一流”建设中,“世界一流”的特质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科评估的导向也决定了我们在未来五年一定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据政策,2020年以后,现有二级学科学位点不再保留。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主动加快改革步伐,学校未来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利用“窗口期”进行调整就是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一招。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优化成电学科生态的重要性。如果一个院子里只有一种树木,就算这种树长得再漂亮,也不算最美的风景。只有构筑一个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才能更好地支撑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这次调整非常重要而且恰逢其时。
我相信大家对学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希望学校发展越来越好。我是1979年来到成电的,已经在这里求学、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了,我深深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如今,身为学校党委书记,我觉得对学校最真挚的感恩就是和全体成电人一道,尽最大努力建设好、发展好这所学校。如果不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学校的命运紧密相连,就不会在学校发展态势好的时候主动求变。这种求变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对学校深厚的感情,愿意给自己增加责任和压力来推动学校不断往前发展。现在,就是我们做这件有价值和意义事情的最好时机。
方向已经明确,怎么才能把事情做好?首先,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大家都各司其职,积极思考在这次调整中怎样把自己分管的事情办好,怎样让改革后有增量。学校一定会对相关学院给予更大的支持,使所有的师生都能切身感受到学校一如既往地关怀。推动这个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没有按照真正的大类进行,通识教育、宽口径教育没有真正实现。不管从当下还是从长远来看,改革对于学生是切实有利的。在新一轮的干部和机构调整中,要让每个教职工都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角色,都能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一定会把方案考虑得更清楚、更细致、更周到,使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能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向,让大家心中有数。
希望老师们、同学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学院调整方案最大的支持。大家对原学院、原专业有很深厚的感情,我们充分理解大家难舍难分的情谊。但是从学校大局出发、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我们希望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能把对学校、学院和所在专业的感情,转化为对未来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推动。只有把新的学院建设好,专业发展好,才是对原单位、学院和专业真挚感情的体现。对我们来讲,共同的名字就是成电,只有成电好了,大家才会好。学校党委在决策过程中,一定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汲取大家的智慧,凝聚最大共识,保证民主科学决策。一旦讨论通过形成决定后,希望大家一起支持,共同把工作做好。当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改革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以务实的精神去处理,我相信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把成电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是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初心和使命的。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因此,衷心希望这次调整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大家都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们的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为电子科大形成多科性的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架构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大家!
编辑:一戈 / 审核:一戈 / 发布: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