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人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桃李春风】祝小宁:深耕教学一线 攀登人生新高度
——记卓越教学奖得主、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政管学院祝小宁教授
文:学生记者 周宇思 梁露菡 图:  来源:学生记者团 时间:2017-12-19 9898

  编者按:优秀教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荣誉体系的构建,对教师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今年,五粮液-电子科大教育发展基金捐赠协议签署,用于设立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奖、教学新人奖等类别“本科教学奖教金”。近日,由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结果揭晓,10位老师荣获“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学校新闻中心将陆续推出“我最喜爱的老师”、卓越教学奖、教学改革创新示范一等奖、教学新人一等奖获奖老师的报道,反映他们为学校精英人才培养做出的突出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同时获得“卓越教学奖”和“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的祝小宁教授。

祝小宁教授_缩小大小.jpg  

  从教35年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祝小宁教授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从未间断,勤勤恳恳,深受学生喜爱。

  “我从开始当老师到现在,在电子科大讲了47门课,每门课最低的学生评教成绩都是91点几。”对于这一成绩的取得,祝小宁将其归功于自己的付出和对教育规律的遵循,“教学有教学的规律,我上课都按教育的规律去做,所以学生反响就比较好。”

  在35年的从教生涯里,双肩挑对祝小宁来说是常态。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及研究方向,先后拿下国家级、省级、学会级、校级百余项奖项。2016年,祝小宁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成为电子科大第三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在2014年学校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典礼上,荣获这一殊荣的祝小宁说,“做老师是我这一生最满意的选择,能够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荣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我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向至善迈进,我愿意为成电学子付出我终身的努力。”

  最近,在首度荣获学校“卓越教学奖”的同时,他也再度被成电学子评选为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课程没有难易之分 只有付出多少

  《公共组织行为学》课上,同学们早早地来占座,争相往前排坐。上课后,祝小宁提出了问题,“请这一排的最后一位同学起来跟我切磋。”祝小宁说,按照《管理心理学》的规律,坐的距离和自然分散的状态会决定人的情感状态,在空间距离里上接近,心理上的距离也就会接近。他通过这些办法让同学往前坐、一起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公共组织行为学》,祝小宁还同时讲授多门课程。自2012年以来,祝小宁的累计教学时长达5000余学时。其中,2016年总授课10多门,当年教学总时长达到800学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生评教成绩95分,《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评教成绩94分,《管理心理学》评教成绩94分……虽然授课领域横跨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但祝小宁的每一门课都深受同学的喜爱。

  祝小宁很享受这份“跨界”,这对他而言也并非难事。顿悟,则是其中的奥妙。

  祝小宁说,自然科学是不断的“试误”,通过不断尝试逐渐靠近真相,而社会科学讲究“顿悟”,利用突然产生的灵感把各种东西融会贯通,就能产生超越他人的想法。顿悟难以预测,却体现着一个人的底蕴,底蕴越深,才能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说着,他打开电脑,开始图文并茂地讲解:基础越好,钻得就越深,因此社会科学非常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一万卷,下笔自有神,体验得越深,水平就越高,如此一来,对问题的思考就比别人更深,自然形成了“T型效应”。“就像太阳光本身没有多大的力量,但当它通过一个放大镜聚焦,就可以把纸点燃。所以,把基础扎牢后,在具体操作时把它聚焦到一点,就有了相当的深度。”

  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祝小宁长时间的付出。“哪门课我都能讲好,但不管上哪门课我都不敢掉以轻心。要想比别人讲得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就必须在自己的时间中挤时间。”

  “尽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个小时,但其质量是不同的。”在他的眼里,并不存在课程间的难易之分。“我认为,哪门课投入的精力少,哪门课就难。难易是和投入水平相关的,水平也是和付出相关的。”

  祝小宁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智慧一定时,付出了多少,收益就有多少。他最爱对学生讲,“你都变成泥鳅了,还害怕钻泥吗?”

扩大受益面 用新手段打破时空界限

  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祝小宁的《管理心理学》上、下两门课程已经开课七次。最近一次开课数据显示,《管理心理学(上)》的参与人数为25561人,《管理心理学(下)》的参与人数为11364人,受益总人数达3.7万人。在各大慕课平台上,这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已经突破20万人。

1.jpg

  尽管已年届花甲,但祝小宁依然在探索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他借助多媒体、MOOC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针对性教育,使用翻转课堂、探究式小班教学等授课方式向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受益面有限,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则可以打破时空,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甚至是随时随地学习。“政管学院每年招100多位本科生。即使按200人计算,十年达到2000人,一百年达到2万人,一千年才能达到20万人。而放在网络上,很短时间就有20多万人在学习。”

  今年,祝小宁也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融入进了“LSM+”文科教学模式中。其中,“L”代表着学生的终身发展,“S”代表学校课程教育,“M”代表慕课跨时空传播,“+”则代表着现代融合教育。而这项名为“以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文科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探索项目荣获了2017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他看来,文科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三大顽疾:一是教学主体的目的和行为短视;二是缺乏学校和社会的平台和机制;三是尚未形成主体客体、内容方式、资源与方法相融相促的文科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祝小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结合自己长期致力于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等领域科研工作的经历,和同事们一起探索在理工科高校更好开展文科教育的路径。

  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到今年再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祝小宁说,这是团队长期积累,不断调整与完善的结果,而大家对育人内涵与目标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截至目前,祝小宁已带领团队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网易视频公开课1门、四川省精品课程1门。他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学界和实践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教书育人 陪伴是最强大的力量

  除了教授理论知识,祝小宁认为更重要的是“育人”。他说,教书是育人的一种方式,首先要教会同学如何做人,其次才是如何做事。在课堂上,他注重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拥有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祝小宁十分赞同这句话,表示自己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悟道,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不是教学生具体怎么做,“大学之本在于精神的塑造,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具体的操作技术一点就通了”。

  课上教书育人,课下的祝小宁也和学生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和学生在课下有很多交流,和很多学生形成了“终身友善”的关系。祝小宁以前担任校辩论队教练时,也和学生结下了“终身挚友”的深厚情谊。

  在校辩论队队员任玥的记忆里,每一次的封闭训练都令人印象深刻。“每天,我们基本上从早到晚都在查资料、找观点、想辩题,有了稍微成熟的想法后就马上和祝老师约定讨论时间。趁着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大家把立论和准备的东西跟祝老师汇报,祝老师就会指出我们的问题,帮我们重新梳理,经常一切磋就是几个小时。”

  2014年,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辩论赛在宜宾举行。祝小宁因故没能随队前往。在首场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任玥和队员们在酒店里通过电话轮流汇报每个人的准备情况,祝小宁一一指正,并提出第二天比赛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通电话整整打了两个小时。在祝小宁的指导下,校辩论队最终获得本次比赛的冠军。

  因为辩论结下的深厚情谊,任玥在保研选择导师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选了祝老师”。

  唐立新奖学金获得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三学生康健这样评价导师祝小宁:“祝老师重视言传身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七点四十他都会准时到达办公室备课。如果遇上冬天的大雾天气,他会提前看天气预报,赶在绕城高速封路前到达办公室,通常六点多就到了,为的就是不耽误给同学们上课。祝老师还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导师,他经常跟我们说,凡事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做好。他时常叮嘱我们做事一定要学会追踪,不能随便交个东西就完事了,要尽善尽美。”

  1978年,祝小宁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来到成电,到明年年初就是整整40年。他说,在前进的每一步中,都离不开三大力量的支持。第一是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支持,第二是一起工作的教研室、团队和学院的支持,而更多的支持还是来自学生。

  祝小宁办公室对面是他的研究生的办公室。他早上七点多到办公室,晚上十一点多回家,办公室里始终都有学生陪着他,和他一起做事,“而且没有那么多功利的东西,让我很感动。”祝小宁的教学工作量很大,多的时候达到本科教学一年800个学时,一学期400个学时。有时候他也感到非常疲倦劳累,但是学生们青春的笑脸、诚挚的眼神、渴望知识的脸庞打动了他,带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支持着他不断走下去。

不断自我实现 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

  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祝小宁认为有四大最基本的素质。

  第一,人格素质要高,能够“养成最好的人性”,才能教好学生,“因为老师从事的是阳光下最灿烂、最纯洁的职业,这需要他本身纯洁。”第二,需要很高的智慧素质,“技高才能教”。第三,需要情商。他说,老师必须爱社会,爱事业,爱学生,有大爱,思维才能大成。最后,老师还要有传播智慧的独门秘诀。“四川有句话说,茶壶里装汤圆——有货倒不出,不能这样,这样就教不了别人。”

  60岁时,祝小宁按照规定卸任了行政领导职务,转而在教育、科研上继续前行,并不断取得新成果。今年,他在教学上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有机会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也再次被同学们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科研上,他主持的“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与获得感提升的相互关系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功入选公共管理领域“中国最有影响的100名学者”。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对学校公共管理学科排名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己也真切感受到了还能争取更大的人生空间。

  对于此次荣获“卓越教学奖”,祝小宁表示十分高兴,也备受鼓舞。他画图举了一个例子:人生开始的时候是不断前行,前进到一定高度,各种机能衰退、下降,最后去世归零——人生是个正态分布线,在拐点也是顶点的时候达到人生高度。但是每个人的高度不同,达到的时间也不同。“因此,我们不要让拐点过早出现,而是要扎扎实实往前走,努力在更高的地方达到顶点。做每一件事就要感觉到你还在向前走,还有空间、潜能,还可以自我实现。”

  “这次获奖是对我教学上的肯定和认可,是推动我继续攀高的巨大动力,能帮助我不要过早出现拐点。我要感谢学校,感谢同学们对我的首肯。”祝小宁说。

  谈到对同学们的期望,他表示希望所有同学都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但是光凭想象和愿望是不够的,需要脚踏实地,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理论、技能。同时不要忘了做人更重要,要做一个纯洁的、高尚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有道德的人。


编辑:罗莎  / 审核:林坤  / 发布:一戈